当前位置: 首页 » 水产 » 正文

海洋伏季休渔6月1日起全面实施

  作者: 来源: 日期:2010-05-31  
     从6月1日12时起,我国北纬26度30分以北海域伏季休渔正式开始。连同5月16日12时起开始实施的北纬26度30分以南海域伏季休渔,至此,我国2010年海洋伏季休渔全面实施。

    我国海洋伏季休渔制度自1995年实施以来,历经数次调整,休渔时间逐步延长,休渔作业类型逐步增加,休渔范围逐步扩展到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几大海区,覆盖沿海11个省(区、市)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

    现行方案于2009年调整实施,当年休渔渔船达11万艘,比2008年增加2.5万艘;休渔渔民达101万余人,比2008年增加20%,均创历史最高水平。各级渔业部门积极行动,着力强化休渔管理措施,广大渔民群众衷心拥护并自觉遵守伏季休渔制度,调整后的海洋伏季休渔制度平稳有序执行。

    背景材料:海洋伏季休渔基本情况

    根据《渔业法》有关规定并报经国务院同意,我国自1995年起开始在海洋生物繁衍生长的关键阶段实行休渔制度。由于休渔期基本在中国农历的伏季,在此期间大批渔船和渔民停止捕捞活动进港休整,并使海洋渔业资源得到了休养生息,故大家形象地将这一制度称为“海洋伏季休渔制度”。

    海洋伏季休渔制度实施十多年来,休渔范围、时间和作业类型不断扩大,各项保护管理措施不断健全。目前海洋伏季休渔制度已扩展到我国管辖的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四大海域,覆盖沿海11个省(区、市)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休渔时间为两个半月到三个半月(其中,黄渤海休渔时间为6月1日至9月1日,东海为6月1日至9月16日,南海为5月16日至8月1日),休渔作业类型为除单层刺网和钓具外的所有作业类型,涉及捕捞渔船约11万艘,休渔渔民上百万人。

    实践证明,实施海洋伏季休渔有效养护了海洋生物资源和海洋生态,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产生了积极的国际反响。

    一是保护了海洋生物种群资源,改善了海洋生态环境。海洋伏季休渔时间选定在每年春夏季主要海洋生物的繁殖期和幼体生长期,有效保护了海洋生物的产卵群体和幼体,增加了补充群体数量,使海洋生物多样性、渔业发展质量和结构得到明显改善。据监测,休渔后黄渤海的对虾、梭子蟹、蓝点马鲛资源都有明显好转,东海带鱼平均资源量比休渔制度实施前提高了40%以上,南海粤东和北部湾渔场多种经济鱼类资源都有明显恢复,主要经济鱼类渔获比例有较大幅度提高。同时,伏季休渔减少了拖网等休渔渔具对海洋生物栖息环境的破坏,有效保护并改善了海洋生态环境,对于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二是稳定了海洋渔业生产,促进了渔民节支增收。伏季休渔有效遏制了渔业资源过度开发的势头,为海洋生物资源提供了休养生息的机会,促进了海洋捕捞生产保持总体稳定,部分经济品种产量和捕捞生产效率有所提高。1998年以来我国海洋捕捞产量一直稳定在1100万吨以上,带鱼产量2008年比1994年增加了35.8%,小黄鱼产量增加了244%。伏季休渔期间休渔渔船不出海生产,减少了渔需物资的消耗,降低了捕捞生产成本。据测算,休渔期间渔船可减少柴油消耗100万吨以上,网具、冰水、人工费用等开支也都大幅度减少。同时,休渔期间损失的产量通过开捕后的秋冬汛生产得到了补偿,且渔获个体增大,渔获物质量和价值提高,有力促进了渔民增收节支。

    三是增强了广大渔民和社会各界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营造了养护资源的良好社会氛围。实施伏季休渔十多年来,通过广泛宣传教育和实践,伏季休渔在沿海渔民和社会中产生了良好反响。广大渔民由休渔之初被动的“要我休渔”,逐渐转变为主动的“我要休渔”,很多渔民纷纷提出延长休渔时间、扩大休渔作业类型以及其他加强和完善伏季休渔制度的意见建议,绝大多数渔民都自觉遵守伏季休渔规定,支持渔政部门开展休渔执法检查,主动举报违规作业渔船。各地在伏季休渔期间大力开展增殖放流活动,广东、江苏、浙江等省还举办“休渔放生节”、“放鱼节”等活动,渔民群众和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增殖放流与伏季休渔互相促进,在全社会形成了养护资源和生态环境的良好氛围。

    四是促进了我与周边国家渔业合作关系,在国际上树立了负责任大国的良好形象。我国与周边国家相继签订了中日、中韩和中越北部湾渔业协定,对协定海域的生物资源利用和保护开展合作。我国实施的海洋伏季休渔制度,休渔范围之广、休渔渔民和渔船数量之多,在全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对养护黄海、东海和南海等周边海域的生物资源发挥了重要作用,强化了我与周边国家在实施双边渔业协定谈判中的地位,促进了我与有关国家的渔业合作关系。伏季休渔制度的实施充分表明了我国政府养护海洋生物资源与生态环境的决心和不懈努力,在国际上树立了负责任大国的良好形象,受到有关国家和国际社会的积极评价和肯定。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