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船收起“最后一网”
“马上就要休渔了,渔船们都赶回来了,这基本是最后一船鱼了。”与鲅鱼的数量减少相比,带鱼的数量仍然不少,价格在每斤13元左右。
据城阳水产品批发市场的数字,休渔期前,除了鱼类外,蛤类水产品如蛤蜊、扇贝、蚬上市量,以及活鲜水产品如八带鱼、虾虎、立虾、石蟹上市量将小幅增加或持平上周,但是水产品整体平均价格将小幅上涨。
3000吨“冰货”救市
虽然即将进入休渔期,但是海鲜市场不缺“鲜”,相关部门储备的海鲜将陆续投放市场,价格不会有太大波动。据了解,目前岛城已储备了3000吨左右的冷冻海鲜,将于休渔期投放市场,让大家的餐桌不缺“鲜味儿”。
据了解,这些冷冻海鲜都是今年4月份以后进入冷库储备的,而且只要有新的储备货源就会将之前储备的投放市场,保证冷库中是最新鲜的“冰货”,因此口味与鲜鱼相差不大。因为主要依靠养殖,贝壳类海鲜和虾、蟹等价格变化不大。此外,进入休渔期后,全市1000多个深水抗风浪网箱也将陆续迎来丰收,海参、鲍鱼等养殖海珍品将补充供应市场。
记者探访 归航收网准备休渔
因出海费用高沙子口不少渔民已提前进入休渔期
下午的太阳斜斜地照在沙子口南姜码头上,小杨正在唱着一首四川童谣,哄着背后背篓里的小儿子睡觉,而隔壁的老乡们正在用四川话聊着今年海里的收成。再过一会儿,小杨的丈夫就要驾船回来了。这趟船很可能是丈夫今春的最后一次出海,因为从下周开起,岛城将进入为期3个半月的休渔期,一家人和码头上的其他四川老乡一样打点零工、挣点外快。
来青养扇贝“结缘”
“亲戚介绍来的。”“本村同乡说来这里可以打鱼。”……记者在码头询问了一圈,发现这些四川籍的船老大基本都是经亲友介绍来到沙子口的。有的在青岛已呆了20年,最早的也大约来了3年。“当时沙子口一个科级干部月薪才500元,而这些人能挣到800元。”原来,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期,岛城扇贝养殖业很兴旺,大量沙子口渔民也加入了养扇贝行列,其中雇了些四川资阳人打工。后来,一些人又开始跟着当地渔民出海。这些人回到四川后就介绍亲友到沙子口来“淘金”,后来逐渐形成“四川帮”,现在在沙子口的四川渔民超过五千人。 买船自己当起老板
“买了船自己当老板,挣了赔了都是给自己干。”渔民老李今年40岁,从1996年经同乡介绍来到沙子口,刚开始跟着一位当地渔民出海。2002年,当地渔民想把渔船卖了,在家“享清福”,老李于是买下了这条20马力的渔船,花了2万元。当记者采访他的时候,他正在收拾渔网:“马上就休渔了,不出了,等到九月份再说吧。”
沙子口街道办事处渔业水产办公室的负责人王培良告诉记者,因为生活水平提高,觉得打鱼比较辛苦,目前沙子口大约有一半的渔民将自己的渔船卖或者租给四川渔民。
高额费用逼停渔船
“出一趟海油钱需要100多元,雇个工人还需要100多元,一天出海成本至少300元,太高了,不用等到6月1日,我们基本上都主动休了。”老李给记者算账,为赶潮水,他每天凌晨2点到4点之间出海,主要捕些小杂鱼。按照每斤10元计算,他至少要捞上30斤才能保住成本。还有一家老小的吃穿、租房子的费用,一天没有350元的收入根本下不来。从春节到现在,除去花销,他攒了5000多元。
虽然挣的钱没有大家想象的多,但是对于这些四川“船老大”来说,有船就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