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下跌,在意料之中
此轮生猪收购价格下跌,早在一些专家和业内人士的意料之中。黑龙江省农科院畜牧研究所养猪研究室主任何鑫淼说,2009年我国全年生猪的存栏量在4.5亿头到4.7亿头之间徘徊,能繁母猪同生猪存栏量比值始终略高于10%,而正常比值为8%~10%。如果突破10%,那么仔猪供应量迅速增加,生猪规模随之扩大,猪肉供应供大于求,从经济角度说价格必然降低。而2009年我国生猪出口受国际金融危机及甲流的影响,出口量锐减,部分省份出口量减少30%左右,这也是导致生猪存栏量过高的原因。今年春节后市场需求量下降,消费市场减少,屠宰行业对生猪需求量减少,直接造成生猪价格一路回落。
散户抛售,卖贱不卖贵
猪价下跌在专家的意料之中,对于养猪户来说却是个意外。回想起2007年生猪收购价高涨时,黑龙江哈尔滨市宾县的养殖户李广亮说:“那时国家实行能繁母猪补贴、能繁母猪保险,养猪利润很高,不少农民抱着赚钱的心理预期,懵懵懂懂地闯进了生猪养殖市场。”然而时隔1年多,生猪价格降了一半。按照以往的经验,不少养猪户猜测春节价格大涨,因而将“宝”一起押上。然而春节成了生猪价格的“滑铁卢”———“我在春节前卖了30多头,每公斤9.6元。过完年,一打听已经降了1.4元。”李广亮说,“养殖户卖贱不卖贵,一窝蜂似的把能出栏的猪都卖掉了。虽然大家也知道现在养猪可能赚钱,但是很多人坚持不到下一个出栏期了。”
“春季是疫情多发期,饲料价格又不断上涨,养殖信息不畅,多种因素导致散户对生猪价格判断不准,集中于春节前后将大量生猪销售。”何鑫淼道出了个中原因。猪价高,吸引更多人入市,供应量增多并导致生猪价格下跌;随着猪价下跌,散养户宰杀能繁母猪,甚至退出行业,导致供应减少,继而生猪价格回升,生猪供需平衡难以得到有效调控,行业始终处于显著的波动周期之中。
调控政策,须有提前量
虽然发改委已经发布消息说将于近日按照《防止猪价过度下跌调控预案》,为能繁母猪提供补贴,启动猪肉储备机制,但是有业内人士提醒说,防止生猪价格过度下跌的预案有待完善,要增强供求信息的服务和指导,调控政策一定要打出提前量。因为农产品的生长周期性特别明显,“把多变少”“把少变多”必须要经过半年,所以调控政策应该在猪价高的时候适当减少“利好政策”,在猪价低的时候增加“利好政策”。
生猪的养殖和价格的波动有一个周期性,一般是3到5年,利润的高峰期一般6个月。按时间推算,大概在2007年10月到2008年的6月,是利润高峰期,价格比较高;从2008年下半年一直到现在,波动周期处于下滑期。
生猪监测,从源头开始
由于散养户集中抛售生猪对市场造成了不小的影响,一些提倡散户退市的说法又热了起来。但宾县的养猪大户肖立国说,养殖业是致富的手段,只要有利润就有农民投身其中。想要让散户退市,短时间内恐怕难以实现。肖立国还说,目前政府对于生猪价格往往只关注销售终端肉价是涨还是跌,反而忽略了对养猪户的饲养数量的监管。在庞大的消费市场中,消费者有话语权,但对于养猪户来说,大多时候都是在盲人摸象。
肖立国的这种说法得到不少业内人士和专家的赞同。专家们表示,虽然在畜牧业发达国家都是大型牧场集中养殖,按照市场监测数据生产,畜牧产品价格很少大起大落,但这种方式在我国短期内还难以实现。何鑫淼建议,目前最重要的还是建立完善的生猪生产预警防范机制和生猪养殖系统,综合原料、疫病、能繁母猪存栏量、猪粮比价等猪生产中的各个环节的影响,作出正确的分析决策,及时发出预警信号,让养猪户尤其是散户及时了解信息,作出应对,以免他们高价入市,低价退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