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西科技计划项目“罗非鱼链球菌病疫苗的研制及其免疫机制的研究”在南宁通过鉴定验收,研制成功的罗非鱼链球菌疫苗将在养殖中推广应用。
2009年,罗非鱼链球菌病广泛爆发,广东、海南、广西、福建罗非鱼主要养殖区损失重大。据了解,由于2009年罗非鱼出口不振,导致鱼价始终低迷,很多养殖户放弃了清塘、消毒、病害防治的一些必要工作,又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病害的蔓延,甚至有养殖户因此退出罗非鱼养殖。
面对病情,广大养殖户一度谈“链球菌”色变。为此,2006年5月,广西科技厅下达了《罗非鱼链球菌病疫苗的研制及其免疫机制的研究》项目。
据广西水产研究所渔业病害防治研究室副主任——负责罗非鱼疫苗课题的陈明介绍,经多次研究和临床试验,项目单位研制成功的罗非鱼链球菌疫苗在生产上取得了显著的免疫预防效果。2009年在广西的7家罗非鱼养殖场进行试验,注射免疫和口服免疫相对保护率分别高达94.18%和86.70%;注射免疫万尾鱼可相对减少经济损失4344元、口服免疫万尾鱼相对减少经济损失2911元。
陈明介绍,该项目疫苗分为注射、浸泡、口服三种。按照一般养殖周期算,从3月到11月均可使用疫苗。从实际效果来看,注射用效果最佳,规格达20g/条就可开始注射。浸泡成本相对来说较低,一般在苗种运输期间使用效果最佳。如果规格达到20g/条以上时,就至少需要浸泡2次才能起到更好的保护作用。但目前,在养殖试验中,仅集中在广西和海南两地,有网箱养殖和土塘纯投料养殖两种模式,混养模式没有进行防疫试验。而据了解,在广西用的疫苗由海豚链球菌制作,海南地区使用的由无乳链球菌制成。
对于养殖户十分关心的疫苗成本问题,陈明表示“很便宜”。如果自行注射,平均成本大致在0.01-0.02元/尾,算上操作成本的话也仅需0.05元/尾。在具体操作上,为减少损伤,可选择在鱼苗标粗后,分塘的时候进行注射。
陈明提出,“疫苗对已经感染发病的鱼是没有效果的,要想避免链球菌病,首先要意识到防病的重要性。”同时他预测,今年的形势也不乐观。“从趋势来看,罗非鱼越来越难养。如果不采取控制的话,今年链球菌病可能还会卷土重来。”
按照程序,疫苗的研发需经过实验室、小试到中试的阶段后方可进行量产。即使试验成功,也还需要通过国家相关部门的审批。从疫苗研制到量产,业内有“前4年,后4年”的说法,即试验阶段需要4年时间,批文申请到量产又需要4年时间。“现在前4年的工作已经完成,剩下的就是审批了。”陈明告诉记者。据了解,我国对于疫苗生产控制非常严格,需通过国家指定实验室对疫苗可靠性进行验证后,方可进行批文的审批发放。因此,罗非鱼链球菌疫苗的大批量生产还需要一段时间,“最快也要2年时间”,陈明说。
据悉,从2005年开始,作为华南罗非鱼主养殖区的广东省也启动罗非鱼疫苗研发。包括中山大学水生经济动物研究所、广东海洋大学等在内的多家科研单位纷纷开展链球菌疫苗研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