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肉类协会副秘书长高观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称:所谓“白菜价”有些夸大,目前国内猪肉价格基本属于正常波动范围,大可不必“杞人忧天”。他说,“我们也不能忽视,有些地方的礼品市场还出现了每500克50元乃至100元的‘天价肉’,且买卖兴旺。”
高观认为,今年元旦、春节期间猪肉集中上市,生猪集中出栏和宰杀,导致市场供给增加而价格下跌属于正常现象。去年入冬以来气候阴冷、对发生疫情的过度担心等因素都促成了生猪屠宰量的增长。
据了解,中国肉类协会近日综合各方数据进行分析,认为今年春节后生猪价格暂时下降,但不会到很严重程度。全年总体看上涨的可能性反而很大,但也不会高到很“离谱”,因为国家已经建立猪肉预警机制,可随时调用储备肉平抑市场。猪肉价格将波动上扬的主要因素包括:今年国家将继续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格,必然导致猪饲料涨价;其次,“猪周期”将发挥作用。
据了解,每隔2到3年,我国生猪价格便完成一个“V”型走势周期。如猪肉价格在2007年暴涨,2008年进入调整期,2009年6月达到低点,国家开始收储,7月开始价格上涨。2005年至2007年同样呈现了这个走势。
高观认为,从市场走势看,中国暂时难以走出“猪周期”间歇发作的规律。
专家认为,虽然我国目前人均猪肉消费水平低于2005年的历史高点,但由于我国正处于城镇化的高峰期,总体上看猪肉供不应求。
高观称,从2009年以来,我国居民食用猪肉在全部肉类消费中占比在上升,而牛羊禽肉消费的比例反而在下降——后者价格今年上升势头较猛,甚至有些供不应求。而国家“十一五”产业发展规划原本计划将耗粮高的生猪养殖业规模压下来,提升食草类牛羊的养殖规模。他透露,中国肉类协会正准备草拟报告上呈,建议加大对牛羊养殖的政策扶持力度,力避“扶之则弱,松之则垮”的悖论再度发生。
2007年至2008年间,中国肉类进口大大高于出口,导致国际市场一片哗然——“中国人开始吃外国肉了”。也有国内研究提出,中国肉类不能过度依赖国外。
数据显示,外资成分在国内大型生猪屠宰加工行业所占比重过大(有研究称高达百分之六七十),外资企业销售量和利润达到四五成,这都足以提醒相关部门要密切关注并研究如何加大市场调控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