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水产 » 正文

需求强劲,粤西一代虾苗产销量将大比数上升

  作者: 来源: 日期:2010-03-01  
     需求火爆苗场竞相引进亲虾

    2010年,虾市场延续了上一年的牛气。在行情的带动下,养户投苗养殖积极性很高,虾苗市场与上年一样,持续火热。作为广东省一代虾苗的主产区,粤西各苗场也提前开始了今年的生产。

    苗场纷纷提前提前生产

    “我们今年的苗种生产工作提前了。”1月13日,湛江东海岛东方实业有限公司省级对虾良种场(下简称东方苗场)技术总监梁立清告诉南方农村报记者,一代苗的市场主要分布在粤西,以往当地养户都是在清明前后投苗。因此,为了与养户投苗保持同步,苗场原先计划在虎年春节后开始安排生产,出苗时间恰好赶在清明前。

    计划赶不上变化。从去年年底至今,对虾行情一直不错,粤西的养户看好后市,效仿珠三角搭起大棚投苗养殖,希望能赶在五六月份高价时养成商品虾出售,“1月底,养户就已经预定了1亿多尾虾苗”。为满足客户的投苗需求,东方苗场临时改变生产计划,提前一个月剪掉亲虾眼柄,促进性腺发育。

    不过,梁立清强调,提前生产并不会影响虾苗质量。亲虾运回后,经过1个多月的养殖,已适应苗场环境。亲虾因长途运输导致体质下降也得到有效恢复。此时的亲虾,无论是身体健康状况还是繁殖生理情况,都已符合苗种生产条件。

    除了东方苗场,粤西其他苗场也都在紧锣密鼓地准备生产。“已引进亲虾的苗场都不会错过今年早苗的好时机。”湛江海茂水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国良表示,2009年11月,他们苗场引进亲虾,12月,苗场就已经开始孵化虾苗。2月底的十来天,就销售了2亿多尾虾苗。

    今年一代苗产量可增50%

    对于苗场而言,要想扩大产能,增加虾苗供应量,最直接也最有效的方法是增加亲虾。为避免再次出现类似2009年供应不足的情况,今年各大苗场都加大亲虾的引进量。

    湛江国联水产种苗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谭立志表示,今年中国的苗场上报的进口亲虾总量约为11万对,其中湛江约为6万多对,比去年增加了2万多对。

    据了解,粤西的虾苗场中,依照目前的亲虾引进计划,亲虾引进量最多的是粤海水产种苗有限公司与湛江国联水产种苗科技有限公司,这两个苗场全年计划引进10000多对亲虾,分别比过去增加了5200对与5000对,都比2009年多50%。此外,其他引进亲虾数量较大的苗场分别是:东方苗场8000对,海茂水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5000对,雷州海威水产养殖有限公司4000对,茂名市正金阳热带海珍有限公司3000对,恒兴南方海洋科技有限公司1500对。

    梁立清介绍,在通常情况下,一条母虾一次可产卵25-30万粒,一星期一次,一个月可产4次,即一个月可产卵100多万粒。亲虾的最佳繁殖时间可持续3-4个月,一对亲虾可产卵300多万粒,可孵化出约300万的幼体。在现存的技术条件下,对虾幼体培育成虾苗的比例为3:1。按此计算,1对亲虾可产苗100多万尾。

    按今年全国进口亲虾11万对计算,可产一代虾苗1100多亿尾,其中湛江约产600多亿尾,占总产量一半,增长200亿尾。

    一代苗销量增长30%没问题

    今年一代虾苗产量大增,市场销售又会如何?在记者走访中,众苗场均表示:今年的销售形势比较乐观。

    雷州海威水产养殖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定认为,一代虾苗的优势在于成活率高,生长速度快,规格整齐,这在近几年的养殖过程中体现明显。他说,在2009年,雷州曾经有养户放养密度7万尾/亩的一代虾苗,经过70多天养殖,规格可达30多支/斤,亩产量可达上千斤/造,而这类例子当时并不少见,这正是造成养户对一代虾苗青睐有加的原因。

    东方苗场去年销售大规格虾苗(1cm)13亿尾,但实际上养户的需求量远远超过该数字。梁立清表示,上年生产的一代苗,几乎全被预定,每出一批苗,立即被养户或经销商拉走。许多没有提前预定虾苗的养户到苗场购苗时,很难买到。“除非有养户推迟投苗时间,原预定的虾苗没能及时出掉,没有定苗的养户才能买到。”不过他透露,这种机会很少。

    梁立清说,客户在苗场买到优质虾苗后,养殖效果好的话,下次一般都会回头购苗。根据上年客户反应与今年的订单情况,他分析,“今年虾苗产量再翻一倍都没问题,销量增长30%是很容易的事。”

    陈国良也表示,2009年各一代虾苗场的产量缺口很大,即使虾苗价格不断上涨,许多养户坚持非一代苗不买。去年海茂虾苗总产量(包括大小苗)为20亿尾,今年他打算生产30亿尾苗,产量增长50%。他说,今年苗场增长的产能主要是为了弥补上年虾苗销量的缺口,在市场的强劲需求下,今年上半年的虾苗是好行情。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