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水产 » 正文

温室养鳖在江、浙、湘出现曲肢病

  作者: 来源: 日期:2010-01-27  
     温室鳖养殖过程中如果不注意改善环境,换水不及时,使得温室内环境恶化,水质变坏,空气中弥漫氨氮臭味和熏鼻的硫化氢、甲烷等,操作人员走进温室感觉头昏,这时鳖的前肢已经弯曲,在池周打转,背后元凶是氨中毒。反映此现象的目前有江、浙、湘等地区,最近的一次反映来自湖南常德的读者。在常德,氨中毒主要有三种症状:一是鳖头伸出水面;二是身体打圈;三是前肢弯曲。

    1. 病症

    四肢、腹甲出血,溃疡,或起水泡,病情严重时甲壳边缘长满疙瘩,裙边溃烂成锯齿状。稚、幼鳖中毒后腹甲变得柔软并充血,身体萎瘪,瘦弱。氨中毒还可表现前肢弯曲,不能伸直。这种鳖病发生在温室养殖中,夭折率20%左右。1999年4月下旬作者在浙江省浦江县发现这种鳖病,5月上旬在江苏省苏州市也发现了同样的鳖病。主要特点是:病鳖前肢弯曲,手拉不能伸直,后肢正常,其它外表完好,解剖后可见其肺呈灰黑色,糜烂状,肺组织内充满直径为1mm的小气泡,其它内脏未见病变。病鳖因前肢弯曲失去活动功能在水中游泳困难,不能爬到食台上摄食,头部经常伸出水面,有时打转。浙江业主向作者反映,温室池水长期未更换,水质恶化,将污水排出温室外池塘中,出现鲫鱼中毒夭折现象,说明温室内养鳖水质已严重败坏,鳖已不能正常生存,导致畸形。江苏的业主反映情况形似,也是因燃料限制不能经常换水,原来每周换1次水,现在2周才换1次水,尽管采用无沙养殖,但未进行水体微调,残饵粪便聚集,水质变坏,更主要的是温室没有通风设备,又停开增氧设备,全封闭条件下造成温室内空气浑浊,进温室投饵人员感到头昏胸闷,显然是水体和空气中氧气极少,氨气、硫化氢、甲烷、二氧化碳等有毒气体浓度较大。由于溶氧低、分子氨和亚硝酸盐等协同作用,使鳖的代谢功能失调,神经系统被破坏,免疫力下降,是诱发鳖发病的主要环境因素,在缺氧情况下,条件致病微生物容易繁殖,毒性增强,引起鳖的中毒。湖南业主反映的情况类似,每个月才换水一次,温室内环境恶化,环境胁迫下导致鳖神经受到毒性损害,出现前肢弯曲的症状。

    2. 病因

    水质因长期不能更换,鳖的排泄物和残饵过量沉积发酵,水质恶化,引起氨的含量增高,氨氮含量高达100×10-6以上时,会引起鳖的氨中毒症。

    3. 危害及流行情况

    病鳖食欲不振,常爬在岸边,稚、幼鳖中毒后较难恢复,生长严重受阻,陆续夭折。该病一般在夏季高温季节和温室饲养池水质恶化时易发作。

    4. 治疗方法

    (1)改善生态环境。在等温条件下,将温室门窗打开,通气,彻底换“等温水”,将病鳖挑出,用等温清水暂养,逐步降温后投放到室外专用病鳖池,最好是有斜坡的土池,让病鳖慢慢爬到土池坡上休息,待恢复体力后自然下水。对温室内病鳖池新水,用0.5×10-6低浓度的二氧化氯全池泼洒消毒,48小时后接种有益微生物EM,泼洒浓度10×10-6/d,连续3d,维持水体微生态平衡。

    (2)增强抗病能力。对温室内尚未产生病变的幼鳖和室外池已恢复体力和食欲的病鳖口服抗病中药、维生素和微生态制剂。温室池由于施用杀虫杀菌剂,有益微生物减少,应投入纯培养的光合细菌或EM有益微生物制剂,可净化水质。

    (3)使用具解毒和抗致畸的中药配方:山豆根、大青叶和生甘草以1:4:1组合,按饲料6%添加,连续服用7~10d。口服EM微生态制剂2毫升/千克饲料连续服用7~10d。较大剂量服用维生素D、C、B6。

    5. 实例

    2009年8月11日,浙江湖州善琏镇养鳖户陆学民来电反映,他的温室鳖发生一种奇怪的疾病,疑似肠炎病或爱德华氏菌病。3万只鳖,900平方米温室,已经养殖4年的他,无从下手。最近夭折一天比一天多,已经夭折一半。问题发生在鳖苗养到50克左右过程中,30cm水深,每半个月进行一次微调,温室中发现异臭,人进温室感到头晕胸闷,尽管现在全池换水,但已经晚了,特征是夭折的鳖沉入水底,前肢弯曲,腹部体色变淡,夭折前仍能摄食。针对这一情况,作者分析认为,此病属于环境严重污染引起的氨中毒,或者说环境胁迫引起的曲肢病。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