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而言,过去五年间,中国食品加工产业每年成长近30%,2008年总产值可望达到5,880亿美元,这份报告进一步指出,持续的经济发展、都市化增加、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及消费者对新食品愈来愈多的关注,这些都可能持续产生极大的机会予美国水产业。
原料来源
俄罗斯及美国在出口水产品到中国这部分,领先其它各国。2008年中国水产品进口总值37亿美元,其中来自俄罗斯的水产品占12亿美元,约为总进口值的33.4%,美国水产品进口值约5亿1,860万美元,占总进口值之14.2%,而来自挪威的水产品部分则有1亿8,340万美元,约占5%。中国水产品进口量约有40%为加工再出口导向,即加工后再出口销往其它国家。美国是水产品出口到中国的第二大国家,同时也是进口中国水产品最多之国家。另由于鲑鱼为中国中产阶级最喜爱的鱼类,挪威则成为出口新鲜鲑鱼提供中国国内消费的首要来源。
议题与机会
在中国加工后之水产品大多销往美国、日本及欧洲,但美国与日本愈来愈严格的检验标准,可能减低中国对这两个国家的出口量,而此也会减少中国进口美国水产品出口销往中国的数字。其次,中国每年低温物流问题造成极大的产品损失。2008年中国估计运送过程中损失的食品年总值达92.5亿美元,易腐烂的产品如水果及蔬菜,其损失量更达总运送量之25%至30%。造成损失的主要因素是,仅有15%的易腐烂产品是以具冷冻或冷藏能力的运输工具运送,已开发国家则有近90%的产品以此方式运送。目前,中国约有90%的肉类产品、80%的水产品及大部分乳类产品,系以未具低温方式加以运送。
中国并未能自2008年经济衰退中幸免于难,但较其它国家受创轻。大多数专家认为其成长率可达6~7%,不过这一结果亦导致许多中小型公司倒闭,并使高价位旅馆及餐厅之消费顾客减少。为提振经济活力,中国政府实行一系列措施,包括为振兴10个核心产业的计划而投入4兆人民币,其中包含食品加工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