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它影响了我们每一个人。”这是笔者和马尔代夫渔民Nazim的对话。这位39岁、有20多年经验的捕鱼能手在接受本报采访时抱怨:“以前在马累周围捕到吞拿鱼很容易,现在气候变了,我要到55公里的外海去,开船得5个多小时。”Nazim拎起一条小鱼说:“5年前一星期能捕到12吨~13吨吞拿鱼,现在降到了7吨~8吨,鱼也变小了。我家里有6口人,全都是干这行的。”Nazim说,大部分渔民每天仅能赚到1美元,他非常担忧日后的生活。
渔业占马尔代夫GDP的4%~6%,全国渔船有1200多艘,1.5万名渔民和他们的家人靠捕鱼维生。
“以前天气还挺清凉的,现在经常热得汗流浃背。”在33℃的高温中,
Nazim说,随着气温上升,鱼群比以往潜得更深了,网捕因为保育的原因而被禁止,Nazim只得用鱼诱饵绞尽脑汁捕捞海面以下100米的吞拿鱼群。
马尔代夫的捕鱼量连续3年下降了近三成。“总有一天,我的孩子们将搬离马尔代夫。”Nazim难过地说,“因为科学家已经预言,我们国家将被淹没。”
“为了继续在这个国家生活,我们正在尽一切可能拯救‘他’。”马尔代夫总统纳希德这样告诉本报。除了举国移民外,不断兴建的人工岛和防波堤工程被看作“生命线”。
出生于1990年的导游Azeez兴致勃勃地用摩托车搭着记者采访,他说:“我不是很相信马尔代夫最终都被淹没。”指着Hulhumale岛,这位“90后”说:“我们有了这样的人工岛,它是我们的希望。”
Hulhumale是个样板工程,这个在珊瑚礁基础上填海而建的岛将和首都马累一样大,海拔有3米高,“比马累高出海面一倍,它在100年内应该都还能挺住。”
马尔代夫首都马累目前聚集了全国1/3的人口,“楼实在太密,靠垫高房子来避免海面上升很难。”Azeez对笔者抱怨马累的房价已经太贵了,不吃不喝要20年他才能买到房子。他把希望寄托在人工岛上:“这里再过10年将和首都一样繁荣。”
Hulhumale盖满了4层~5层高的“经济适用房”,政府希望能在10年内达到4.5万人的规模。
“我们请求国际社会能够立即行动起来。”AliRiwan是马尔代夫本土环保组织Bluepeace的负责人,作为马尔代夫民间的两名代表之一,抵达哥本哈根参加了先期举行的研讨会。这位20年来一直关注气候变化的“老环保”在接受专访时说,欧美国家有责任将绿色科技向发展中国家输出、转移。
通过收集雨水、挖井和海水淡化,马尔代夫成功解决了30万人的饮水问题,普通瓶装水只卖2卢比(约1元人民币),马累甚至有可乐的工厂。可是
AliRiwan担忧地说:“1月~4月是我们的旱季,可是今年连5月都没有雨水,淡水开始短缺了。”
“我希望国际社会能提供三方面的援助。首先是引入保护珊瑚礁的科技,巩固我们的天然屏障,要知道气温只要上升2℃足以全部摧毁它们。此外希望各国带来建筑房屋的最新技术,可以防御洪水来袭。最后,导入更先进的海水淡化设备。”
几乎所有马尔代夫人都对游客非常友好,但一旦提到气候变暖的根源时,他们也流露出了复杂的情绪。“欧洲、美国让地球变得更暖了,身边不少朋友会谴责他们,但是我不想光有谴责。”导游Azeez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