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头脑、做事认真细致、善于总结经验、不打没准备的仗”是周围朋友对黄权根的评价。这位珠海市斗门区普通的养殖户,从事养殖十几年来,经历了成功与失败。在他看来,每一次的成败经历都是学习的好素材,都能为下一次的成功起到借鉴与指导作用。正因为这一股认真劲,在近几年的养殖中,成功频频向他伸出橄榄枝。
不贪图收益最大化
黄权根卖鱼一般不喜欢走“群众路线”——在出鱼高峰期出鱼,也不贪心鱼价能多涨几角钱再出售。而是通过鱼中、饲料厂、经销商和其他养殖户那里得到更多有关市场行情的信息,综合分析判断后,确定一个基本盈利范围,再决定是否卖鱼,见好就收。因此,他总能在鱼价较高的时候适时“空仓”,并且赚钱。
以11月中旬的寒潮为例,黄权根打算在月初将一口白水塘养的尖吻鲈卖掉,跟鱼中就谈好9元/斤的价格,然而鱼中因为接单太多,迟迟未来收鱼,谈好的价格也由9元/斤掉到8.5元/斤。而此时,天气也开始逐渐转冷,黄凭经验预料到,随着气温的降低,不耐寒的尖吻鲈冻伤冻死的情况将会发生,到时价格会进一步下降。
“走得快,好世界”,就在寒潮刚刚到来,很多养殖户还抱有侥幸心理的时候,黄叫来了一辆收鱼车以8元/斤(仍有盈利)的价格果断出售,因为鱼车一次装不完,就剩了几百斤鱼在塘里。正因为这样,在此次寒潮中他仅冻死几百斤鱼,损失五六千元,这与其他养殖户相比,微乎其微。而很多养殖户在鱼冻伤后只能以3元/斤、2元/斤的价格出售。尽管这次成功“斩仓”,但黄权根仍然不太满意,“还是有点疏忽。”
除了准确判断市场动态,黄权根认为还要选对品种。
一直以来,跟风养殖的现象在行业中屡见不鲜,养殖“一拥而上”和“一哄而散”的现象每一年都在发生,“案情”的起因、经过与结果都相似,只是品种不一样而已。养殖的盲目性让很多养殖户吃了亏,特别是行情不好的时候。然而,黄权根从来就不会跟大伙凑热闹,在投苗前,他总要进行一番详细的调查哪些品种适合在当地养,在这些适合的品种里面哪些品种能赚钱,而在这些能赚钱的品种中,别人养得多的,他就少养些或不养,别人不养或少养的,自己就选择多养点。
饲料选择重质不重量
饲料是养殖成本中最大一项支出,选没选对饲料关乎成本的高低。黄权根认为,饲料的选择是取得成功的关键一环,“如果方向错了,就可能亏几十万元。”他始终相信“一分钱一分货,便宜没好货”,通过对比使用多种品牌饲料后,他总结出了一条经验——质量稳定、性价比高的饲料最可靠。同时还会从几个方面考察饲料的质量和性价比,比如饵料系数、鱼体体型、体质活力。
“必须综合评价,不能只看其中某个指标。”他解释,比方说有些饲料虽然产量很高,但是养出来的鱼体质不行,往往在刮鱼时容易受伤、掉鳞,起网后也容易死亡,这样的饲料就应该排除。“好的饲料,不一定是产量最高的,但一定是效果最稳定的。”
在选择饲料厂家方面,他青睐有实力的大厂家。在他看来,大厂家资金实力雄厚,原料储备充足,科研力量也强大,在配方研究方面总能胜人一筹,饲料效果稳定,综合效益高。并且,一般情况下,大厂家都比较有质量和信誉保证,“跟他们合作顾虑少些。”
黄权根现有养殖面积100多亩,主要养殖尖吻鲈、美国红鱼、鯻鱼等品种,这些高经济价值的鱼类,吃料很猛,每天的饲料开支都很大。为了降低饲料成本,他选择从厂家直接拿货,每包饲料都能节省几块钱,一年下来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管理细致善于总结
尽管养殖场有工人照看,但黄权根从没有松懈过对养殖场的管理,吃住都在场里,大小事务亲自过问。“哪个养殖场老板身上没有一点泥巴和阳光的痕迹呢?”
在他的管理下,工人们都能各司其职、管好各自的“责任田”。“该投多少料,用什么药,什么时候用药,我都会用纸写清楚,跟工人交代好,并督促他们做好。”他认为,管理细致才能取得成功,但是细致管理并不是要事事亲为,只要把工人管好,让他们按自己的意愿行事就可以了,“当然,每天巡塘也是必不可少的。”
“在管理上要学会灵活变通,不要完全凭经验和习惯。”黄权根说,还是以这次寒潮为例,按以往惯例,很多养殖户都习惯在两次寒潮后、农历十月才开始搭冬棚,寒潮的提前到来让很多人措手不及,死了不少鱼虾。“今年有闰月,不能还按习惯和农历时间,最好在立冬后就盖棚。”黄权根因为早盖棚,需要越冬的鱼苗几乎没有受到损害。
在养殖技术上,黄权根还善于总结。他喜欢与行业的朋友交流养殖经验,通过别人成功与不成功的案例,总结出哪些做法是可行的,哪些是不可行的,以便在自己的养殖过程中采纳
或避免。以养殖尖吻鲈为例,只能投喂八分饱,长得慢点反而体质好,不容易发病。如果吃太饱,长得太快,有病害入侵的时候就容易起病,死亡率也高。“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愿意把自己的经验全部奉告的,往往都只是讲一半不讲一半,剩下的那一半就需要自己回去好好琢磨,再根据自己的经验去悟出其中的道道,有用的就吸收,没用的就抛弃。”
卖鱼不等价,伺机出售是黄权根长期赚钱的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