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广东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 钟小庆
一、生物学属性
大鲵,学名:andrias,在生物分类学上,属两栖纲、有尾目、隐鳃鲵科、大鲵属。大鲵属主要由中国大鲵、日本大鲵和美洲大鲵3个种组成,除美洲大鲵之外,其余在亚洲均有分布,可在中国和日本的溪涧、池塘中发现。作为两栖类动物,大鲵属典型的冷血变温动物,最高适应温度为24℃,最佳生长温度为15-20℃,当气温低于10℃,大鲵就会处于冬眠状态。
在自然条件下,大鲵寿命长达50-60年,其中中国大鲵体长最长可达1.8米,日本大鲵体长最长达1.5米,美洲大鲵体长最长只有0.75米。它们的共通点是体形扁长,四肢很短,前肢4指、后肢5指,趾间由蹼,有一短而侧扁的尾巴。不知者往往误以为它是鱼类,其实它属两栖类动物,即其生理结构可帮助其在水中和陆地上生存,在水中,它用鳃呼吸,在陆地上,它用肺兼皮肤呼吸,它们的皮肤只有黏膜,没有鳞片覆盖。
中国大鲵因其叫声颇似婴儿的啼哭被人们俗称“娃娃鱼”,而日本大鲵源于其身体有山椒味道,被人称为“山椒鱼”。大鲵特别喜欢栖息在交通不便、偏僻安静、人迹罕至的深山老林里,常年生活在水质清新、水流湍急的山涧溪流中。它们习惯于白天睡眠,夜间觅食,以鱼类和甲壳类动物为主要食物,但是由于长期生活在黑暗环境中,视力不佳,只能借助头和身体知觉区侦测水压改变来捕食猎物。
在交配繁殖季节,它们会游向上游,在卵受精后,雄性会保护幼鲵6个月,直到它们有能力自行觅食为止。
二、社会经济价值
大鲵在地球上生存的历史非常悠久,可追溯到2亿年前,当时它曾兴盛一时,因其处于由水生向陆生的过度阶段,在生物分类学上具有特殊地位,到现在它在生理、遗传、进化、生态等学科方面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加之生存环境日趋恶化,数量越来越少,因此被国家列为二级水生野生保护动物。同时,大鲵还具有一定药用和食用功能,具有一定的商业开发价值。按照中医理论,大鲵的药用价值表现在有助于人体通气活血、润肤养颜方面,可以内外兼修地全面滋养人的身体;在食用价值方面,作为名贵珍稀肉类,大鲵具有皮爽、肉细、骨脆、味美等特点。虽然大鲵属国家二级水生野生保护动物,但是本着保护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国家有关法律规定,其亲本为人工繁育的子二代或丧失繁殖能力或体型畸形或生长异常的成年大鲵获得国家有关部门的行政许可可作为商业用途。物以稀为贵。目前,达到商品规格的大鲵市场售价已达1200元/500克,广州乃至珠江三角洲一些大城市的一些高档酒楼食肆通过传统精细加工工艺将大鲵作为主要食材制作出系列菜品,招徕客户,而且生意兴隆。
三、试验示范基地
在社会各方面需求驱动下,我国大鲵原产地诸如长江和珠江流域的渔业主管部门、科研单位和水产养殖企业纷纷立项,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加入到大鲵人工繁育和高产高效养殖技术攻关中,其中就包含了韶关市水产管理局为此所做的积极努力。近日,应韶关市水产管理局的邀请,广东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派遣笔者专程到该市实地一探究竟,现将有关情况整理出来,供有志于此者参考、学习和借鉴。
2004年10月,在广东省财政厅、省海洋与渔业局和市政府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韶关市水产管理局先后投入400万元,在该市龙归镇柴桑山和皇石山脚下,依托市水产良种场和市水产研究所的基础设施和技术力量,建立起了市水生生物养护基地(以下简称“基地”),同时为增加其职能,加挂“市特种水产试验示范基地”。基地占地60亩,为租赁经营,租期30年,基地三面青山环绕,山上草木繁茂,山泉、溪水从中流过,尤其是地下水资源丰富,而且水质优良,恒温(20-22℃),流量约720立方米/小时,冬季流量相对较少,但并不影响养殖生产和生活用水。各方面条件与大鲵等两栖类、龟鳖等爬行类动物自然生存环境非常相似,是发展大鲵、龟鳖类人工养殖的理想场所。
目前,基地按照功能分为三个相对独立的小区:1、养殖区,拥有600平方米大鲵室内驯养池、1200平方米龟类养护池、300平方米山瑞鳖养护池、5000平方米鱼类养护池以及1000平方米管养用房;2、办公区,拥有500平方米办公及会议室,会议室可容纳30—40人;3、生活区,拥有120平方米的厨房、餐厅,为基地工作人员配套建设了较为完善的生活设施。基地无论是交通道路、水电配套还是防洪等设施建设以及净化、绿化和美化都达到一个新的水平,是一个较为稀少的标准的花园式的水产试验示范基地。
四、引进、驯养和繁育试验
从2004年到现在的5年间,基地先后从山西、陕西、湖南等省和广东花都等地引进数批大鲵,野生、人工繁育大鲵均有,且大小规格不一。基地技术人员将大鲵人工繁育技术攻关的突破口放在驯养上,通过长时间人工驯养,帮助其适应人工养殖环境和条件,从而选择亲本,繁衍下一代。
通过长期人工驯养,基地技术人员逐渐掌握了大鲵生理、病理和生态方面的理论知识和技术要求。一是由于长期进化的原因,大鲵的某些功能严重退化,特别是视力,是高度近视眼,畏光,要求生活环境黑暗安静;因为它的呼吸系统不发达,要水源保障充足,水质优良,流动性强,溶氧量高,便于其对氧气的摄取需要。二是大鲵以鱼类为主要食物来源,最好投喂大小适中的鲢、鳙和鲫鱼以及从山塘水库捕捞上来的野杂鱼,和青蛙、蟾蜍等其它两栖类动物相比,大鲵新陈代谢非常缓慢,表现在行动上是长时间静止不动,因此每两天投喂一次。投喂时,大鲵以静制动,发动攻击的速度非常快,一口咬住就不会轻易松口,直到猎物死亡,然后吞咽下去慢慢地消化吸收。由于能量消耗低,消化吸收彻底,饲料转化率高,大鲵生长速度很快,1年体重就可增加1倍,换句话说,大鲵人工养殖投入产出率很高,它的饲料系数可以达到1-2,极具商业投资价值。三是由于人工驯养时间较短,密度较低,尚未发现大鲵易患何类疫病,但是从基地养殖生产实践看,只要水源供应有保障,水量较大,水温波动不大,水质优良,大鲵就不易患病,成活率很高,养殖风险较低。但该结论仍需要进一步观察和研究分析。
2009年,基地拥有大鲵201尾,其中体重最大的15公斤,较小的0.5公斤;草龟、黄缘盒龟、黄喉拟水龟等400只。2008年7月,韶关市水产管理局领导以及基地的技术人员经过认真研究讨论,认为大鲵人工繁育条件逐渐成熟,决定开展大鲵人工繁育试验,该试验技术合作单位为张家界国家级大鲵保护中心,试验获得成功。
试验亲本为基地4-5年前从外地引进和驯养的大鲵。基地技术人员精挑细选了5尾雄性和10尾雌性成年大鲵,通过人工注射激素,催促其性成熟,雄性排精,雌性排卵。由于这些亲本都是通过人工养殖而来,性腺尚未完全成熟,且是第一次人工催产繁育,只有4尾雌性大鲵通过人工催产成功产下150粒卵,其中2尾由于错过催产最佳时机卵被其吸收。与青蛙、蟾蜍产下的卵一样,大鲵产下的卵也像黑豆一样,外面被卵膜包裹,呈条状,漂浮在水中。
成功孵出大鲵技术要点:首先需掌握人工受精的最佳时机。大鲵是体外水中受精,当大鲵产卵排精之后的20秒钟就要完成人工受精,否则精液失效无法实现受精;二是成功受精之后,将大鲵受精卵放置在恒温19℃的孵化室中,通过循环过滤系统保证水质优良,经过31天孵化后小鲵就会破膜出来。通过上述技术环节,基地成功孵化出60多尾小鲵,孵化成活率高达40%。刚出生的小鲵和蝌蚪一样,活泼好动,游来游去,全然与其父母不同,它们先消化自身的营养储备,4周之后开始进食,开口饲料一般投喂红虫等浮游动物,待长到一定程度就可投喂小鱼小虾。
五、经济效益分析
2009年,虽然韶关市水产管理局及其属下的市水生生物养护基地在付出5年时间和大量人力物力后成功孵化出60尾大鲵,向前迈出了一大步,掌握人工养殖的源头、关键和核心技术,成功实现大鲵人工繁育,标志着大鲵养殖进入到人工可控制时代,为发展工厂化商业养殖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目前,大鲵市场行情是:幼鲵每尾300-400元,小鲵每尾500-600元,达到商品规格的大鲵每斤800元,酒楼食肆售价更高达每斤1000元以上。而基地养殖用水为优质地下水,水流大、水温稳定、水质优良,非常适合大鲵生长,加之基地通过引进、驯养和繁育试验已经基本掌握了大鲵人工繁育、成鲵养成、病害防治和日常管理的技术和方法,随时随地可以扩大大鲵繁育和养殖规模,创造出极为可观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目前,基地已制定出近期发展规划,计划驯化培育大鲵亲本400尾,年繁育大鲵种苗6000-8000尾,发展商品大鲵养殖,年养成2000-3000尾,每尾平均5000克,以每尾大鲵种苗500元和商品大鲵800元/每500克计,其发展前景非常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