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水产 » 正文

武汉鳜鱼为何“长不大”

  作者: 来源: 日期:2009-12-04  
     松鼠鳜鱼、清蒸鳜鱼、红烧鳜鱼……眼下,临近年关,江城婚宴、商务宴席持续增多。与“贵”谐音的鳜鱼,成为我市餐饮酒店宴席上必不可少的一道“招牌菜”。

    “酒店日均消费鳜鱼至少200条,周末高峰期得四五百条才够用”。昨日,小蓝鲸酒店产品总监杨春生告诉记者,鳜鱼来自国内各个地方,其中两广、湖南占半数以上。

    艳阳天酒店有8家分店。采购经理余景荣说,单店每日需要鳜鱼150条左右,本地鳜鱼只在冬季有两三个月上市期,其他时间都从广东地区采购鳜鱼。

    楚天卢酒店的鳜鱼全部从湖南采购。负责人卢永良介绍,市场上将1至1.5斤的鳜鱼称为“标鳜”,价格最贵。由于标鳜量少价高,一些酒店索性将其剖成两半当做两份卖。

    汉产鳜鱼一度占全国出口40%

    鳜鱼为肉食性鱼类,营养丰富,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近几年,在武汉市场,贵的时候可以卖到四五十元一斤。每年冬季,由于本地鳜鱼集中上市,价格下跌,每斤也可以卖10多元,价格是普通鱼类的数倍。

    武汉市水产科学研究所所长曾可为回忆,武汉誉为“百湖之市”,养殖水面众多,野生鳜鱼资源丰富。上世纪80年代,汉产鳜鱼一度占全国出口量40% 。80年代末,“出口一斤卖20美元,一个月工资只能买半斤”。

    武汉水产科技推广培训中心负责人况开河介绍,近些年,鳜鱼消费量逐年增长,汉产鳜鱼逐渐自给不足,近年每年需从广东等地外调上千吨。

    什么原因阻碍了鳜鱼产业长大?况开河指出,上世纪90年代前后,国内鳜鱼人工繁养技术取得突破,广东等地鳜鱼产业迅速发展,后来居上。而本地渔民沿袭10多年的套养模式,比广东等地的规模养殖模式亩产相差上百倍。

    在国内鱼市打拼20多年的大东门水产集团董事长陈忠生介绍,广东渔民对鳜鱼实行主养模式,利用海洋饵料密集养殖,成本低,鳜鱼实现周年上市,亩产量可达近2000斤。加之民间资本充沛,大规模投资产生规模效应,鳜鱼产业迅速领跑全国。

    据市农业局统计,全市年产水产品40万吨左右,其中“四大家鱼”占65%,鳜鱼年产量仅2800吨。

    况开河介绍,武汉40万亩精养鱼池,以养殖“四大家鱼”为主,鳜鱼只是少量套养。

    小农意识妨碍了武汉鳜鱼引进新模式。况开河指出,三年前,武汉鳜鱼种苗规模化养殖获得成功,饵料鱼问题也得以解决,水产科技推广培训中心曾到市郊各区鼓励渔民实行鳜鱼主养模式,免费开展技术指导。但主养鳜鱼每亩需投入上万元,绝大多数渔民嫌投资风险太大。目前,全市实行鳜鱼主养的鱼池仍不到1000亩。

    据悉,为了带动农民养殖鳜鱼致富。去年开始,我市每亩补贴1000元,推广鳜鱼标准化示范养殖技术,套养鳜鱼亩产可达10多斤,比以前提高5倍以上。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