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试验材料
供试的鲢、鲫来自渔场的养鱼网箱内。鲢、鲫的平均体长分别为3.1厘米、15.0厘米,平均体重为0.61克、28.5克。试验前经室内驯养,试验时的水温21℃~26℃,pH值6.5~7.5,总硬度6~7。
试验装置采用TL型鱼类回避槽,常用的28种药物分三类,即灭虫药、灭菌药及清塘药,其中灭虫药有硫酸铝、福尔马林、硝酸亚汞、醋酸亚汞、硫酸锌、硫酸亚铁、西维因、敌百虫计8种。灭菌药有石碳酸、重铬酸钾、磺胺、磺胺甲基异恶唑、磺胺嘧啶、磺胺月米、漂白粉、黄连素计8种。清塘药有五氯酚钠、贝螺杀、氨水、砷盐、鱼藤酮、巴丹、苯胺、生石灰计8种 。
二、试验方法
试验药物的浓度用稀释法配制,先配贮备液,再稀释于40升以上的水桶内,并用同样器册的清水作为对照水源。调节试验槽流量,每组保持每分钟500毫升~600毫升的流量。
试验分两组:一组直接观察、记录试验鱼对不同药物的行为反应情况;另一组结合观察鱼体表(特别是鳃部)的车轮虫活动情况。组织学检查取试验鲫的上颚及唇,于波恩氏液中固定,然石腊包埋切片,苏木精及伊红染色,显微镜摄影观察味蕾结构。
三、试验结果的数据处理
每次放鱼10尾于回避槽内,观察鱼的行为反应20分钟,记录在清水槽与药液槽中的游动状况及尾数,然后计算回避指数。
回避指数={(E—A)/T}*100%
E=进入清水槽内鱼的尾数
A=进入药液槽内鱼的尾数
T=进入两槽内鱼的总尾数
由以上计算结果表明:当鱼完全进入清水槽时,回避指数为100;若鱼完全进入药液槽时,回避指数为-100;鱼既不进入清水槽又不进入药液槽时,回避指数为0。
四、结果
鲢对28种药物的回避反应
本试验的结果显示,在鲢鲫对28种常用水产药物的回避反应敏感性不一,其强弱顺序如下:
灭虫药:硝酸亚汞、醋酸亚汞、硫酸铜、硫酸锌、福尔马林、硫酸铝、硫酸亚铁、西维因、敌百虫。
灭菌药:黄连素、重铬酸钾、磺胺、磺胺甲基异恶唑、磺胺嘧啶、磺胺、漂白粉、石碳酸。
清塘药:五氯酚钠、鱼藤酮、巴丹、苯胺、贝螺杀、氨水、砷盐。(见下表)。
鲫鱼味蕾细胞的组织学观察
鲫的味蕾呈卵圆形,直径大小不一,多数在18~28μm左右,梭形细胞的顶端有味毛和基部的神经未梢,专司感受外界环境中各种化学物质的功能。鲫在硫酸铜、硫酸锌及硝酸亚汞等药物离子的渗透下,味蕾组织、粘液细胞组织及其它表皮组织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从而导致反应迟钝,甚至迷途。
具体实验分为三步:
第一步:硫酸铜
1.浓度为0.001时, 经10分钟,细胞排列整齐,表皮细胞未见异常变化,经30分钟,上、下颌表皮细胞,未见异常变化,经60分钟,未见异常变化。
2.浓度为0.1时, 经10分钟,铜离子渗入上皮细胞中,少数味蕾出现水肿,经30分钟,表皮轻度受损,粘液的胞质及亚表皮受轻微损害,经60分钟,上皮细胞损害扩大,味蕾细胞出现空泡化。
3.浓度为0.5时, 经10分钟,表皮、亚表皮开始溶化,味蕾呈现糊化、萎缩,经30分钟,表皮开始脱落,味蕾萎缩加重,经60分钟,表皮细胞破坏,味蕾水肿扩大,空泡化增多。
第二步:硫酸锌
1.浓度为1时, 经10分钟,粘液细胞水肿,味蕾萎缩,发生空隙,经30分钟,表皮溶化,脱落,经60分钟,味蕾细胞空泡化增多。
2.浓度为3时, 经10分钟,表皮脱落,产生残缺,经30分钟,味蕾胞质被逐出,经60分钟,空泡连成大空隙。
3.浓度为8时, 经10分钟,表皮、亚表皮及肌层受破坏,经30分钟,表皮出现残缺,结缔组织受损,呈崩解,经60分钟,味蕾胞质均被逐出,呈空腔状。
第三步:硝酸亚汞
1.浓度为0.001时, 经10分钟,表皮细胞未见异常变化,经30分钟,细胞未见异常变化,经60分钟,细胞未见异常变化。
2.浓度为0.01时, 经10分钟,细胞未见异常变化,经30分钟,细胞未见异常变化,经60分钟,未见表皮细胞异变,粘液细胞未见异变。
3.浓度为0.5时, 经10分钟,味蕾的支持细胞呈黑色,细胞出现空泡化,经30分钟,味蕾细胞破坏,胞质被逐出,经60分钟,表皮细胞呈大裂痕,空泡也严重。
由本实验可见,在硫酸锌、硝酸亚汞浓度分别为每升8毫克与0.5毫克时,经60分钟,鲫的味蕾便受到严重损害,其胞质被逐出呈空泡化,以至失却正常的感觉功能。
讨论
试验表明,鱼类对各种药物的反应有很大差异,如对铜(硫酸铜)离子及黄连素反应较大,当水中铜、黄连素含量分别为每升0.51毫克与0.30毫克时,其回避率为98.5%和100%;浓度降至每升0.32毫克与0.20毫克时,回避率为80.1%与95%,其回避阈值低至每升0.001~0.01毫克范围。
鲢对灭虫药醋酸亚汞、硝酸亚汞,灭菌药黄连素、重铬酸钾及清塘药五氯酚钠、鱼藤酮的回避反应最强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