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鲫鱼对蛋白质营养的需求
已有很多水产研究者对鲫鱼的蛋白质需求进行了研究,由于研究者各自采用的实验条件、材料方法及品种、生长发育阶段的差异,得出的结论不尽相同。钱雪桥(2001)报道以鱼粉为蛋白源4.8g的异育银鲫幼鱼蛋白质需要量为38.4%。贺锡勤等(1990)报道,异育银鲫鱼种蛋白质最适需要量为39.3%。胡雪锋研究发现以鱼粉、豆粕、棉粕、菜粕为蛋白源,体重为8-20克的方正鲫达到最大生长速度的蛋白质需要量为40.6%,20-40克的方正鲫蛋白质需要量为35.4%。何瑞国(1999)以鱼粉、豆粕、菜粕为蛋白源以正交实验法确定体重为28±2克的彭泽鲫春片鱼种的蛋白质需求量为30%。贺锡勤等(1988)以酪蛋白为蛋白源,得出异育银鲫饲料最适蛋白质水平为36.4%。上述研究表明,鲫鱼鱼苗到鱼种饲料蛋白质的需要量在39.3-30%,鱼苗阶段饲料蛋白质需要量比鱼种高。
生产实践中鲫鱼的养殖周期从鱼苗养至上市规格,至少需要经过两年的时间,即使放养较大规格鱼种,也要经过6个月以上的养殖才能达到上市规格,现有的鲫鱼蛋白营养需求研究的试验周期多为8周或8周以下,且多为苗种期(<50g)的营养参数,过短的养殖周期和过小的实验鱼规格,使得实验室数据难以应用。廖朝兴等(1990)指出,异育银鲫幼鱼、鱼种及成鱼的蛋白质最适需要量分别为40%、30%、28%。张萍(2001)等推荐,鱼种饲料蛋白含量≥33%,成鱼蛋白含量饲料≥28%。根据中国水产行业2004年的鲫鱼营养标准,鲫鱼鱼苗饲料蛋白含量≥39%,鱼种饲料蛋白含量≥32%,食用鱼饲料蛋白含量≥28%。生产配方中鲫鱼鱼种饲料粗蛋白含量一般在33-36%,与推荐值比较接近。
二、鲫鱼对能量营养的需求
鱼类所需的能量主要来源于饲料中的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等三大营养物质。鱼类饲料中必须含有适当比例的能量,饲料中能量比例过高,可能引起鱼类肥胖而降低其品味,或是降低鱼类的采食量从而使摄入的蛋白质和其他养分不足而导致生长速度下降;饲料中能量比例过低,鱼类则消耗部分蛋白质作为能量来源,这既不经济也是对蛋白质的浪费。对鲫能量需求研究方面的文献很少,何瑞国等(1999)通过正交试验发现,在蛋白质、能量和磷3个因素中,能量是影响彭泽鲫春片鱼种(28克)生长最重要的因素,能量水平对生长速度有极显著的影响,并认为鲫配合饲料中能量的适宜量为12.1 MJ/kg(数据偏小可能与能量的计算方法有关,原文中没有给出配方和能量计算方法)。张萍(2001)等推荐,鲫鱼饲料中适宜可消化能含量,鱼种为12.1 MJ/kg,成鱼为12.0MJ/kg。生产配方中能量的变动范围比较大,而且为计算值,要满足鱼类能量的需要量还与鱼类对各种原料的消化率有关,鱼类为高蛋白质需求低能量需求的动物,配方中一般不会出现能量不足的问题。
2.1 鲫鱼对脂肪的需求
脂肪除了提供鱼体必须的脂肪酸,还是脂溶性维生素的溶解介质,为鱼体生理活动提供能量,过量摄入的脂肪以体脂的形式储存。鱼体脂肪含量会随着摄入脂肪量的增加而上升。从鱼肉品质上来说,鱼体脂肪含量太高是不理想的。
有关鲫鱼对脂肪的需要量,廖朝兴等(1990)报道异育银鲫对脂肪的最适需要量为5-8%,贺锡勤等(1990)报道为5.1%,另有报道为7.3%(刘建康等,1992)。王爱民等(2008)报道,17克/尾的异育银鲫饲料中适宜的脂肪需求量为4.08-6.04%。张萍(2001)推荐,鱼种饲料粗脂肪适宜含量为5-8%,成鱼为5-7%。与鲤鱼(3-6%)、青鱼(3-8%)、草鱼(3-8%)、斑点叉尾鮰(5-6%)等对脂肪的需求比较接近。生产配方中鲫鱼饲料粗脂肪含量一般在5-9%之间,与推荐含量是一致的。
2.2 鲫鱼对碳水化合物的需求
饲料中适量的碳水化合物能够减少饲料蛋白质的分解供能,从而提高鱼类对蛋白质的利用,起到节约饲料蛋白质,降低饲料成本的作用,同时还可以降低蛋白质代谢产物对养殖水体的污染。但饲料中碳水化合物含量过高时,不但导致鱼的生长受阻,鱼体脂肪含量也会增加,而且可能引起生理代谢紊乱。
刘建康等(1992)报道,异育银鲫饲料中粗纤维的适宜含量为11%,但它对饲料中粗纤维的消化率为0。贺锡勤(1988,1990)报道,当粗蛋白含量为39.3%时,异育银鲫鱼苗饲料中糖类的适宜含量为36%;粗纤维适宜含量为12%。曾训江等(1991)研究指出,湘云鲫鱼种对含蛋白质27%的精制饲料中可消化碳水化合物的需要范围为28.67-34.74%;纤维素适应范围为13.25-18.91%。蔡春芳等(1998)用糊精含量分别为5%、25%、50%的三组精制饲料饲养异育银鲫鱼种发现饲料中25%的糊精水平较适宜。张萍(2001)等推荐鲫鱼鱼种饲料粗纤维适宜含量≤8,成鱼饲料粗纤维适宜含量≤11。一般认为草鱼、鲤鱼、鲫鱼等的碳水化合物需要量为30-50%。由于碳水化合物是饲料中最便宜的能源,生产配方中鲫鱼饲料碳水化合物的添加量也在30-50%之间。
2.3 鲫鱼饲料中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比例
碳水化合物和脂肪是鱼类饲料中主要的非蛋白质能源物质。饲料非蛋白质能源的选择会对鱼类的生长、饲料效率、营养物质沉积率等产生直接影响。当饲料中蛋白质和能量水平恒定时,不同水平的非蛋白质能源物质会影响鱼的生长性能。故很有必要确定饲料中适宜的碳水化合物/脂肪比例,以便获得最佳的生长和饲料效率,提高营养物质在鱼体的沉积率。裴之华(2005)报道,当饲料中的脂肪水平为11.07%时,异育银鲫生长最好的饲料CHO:L(碳水化合物与脂肪的比例)为2.89,当异育银鲫饲料中的脂肪含量为14.4%时,鱼生长最好的CHO:L比例为2.7。谭青松(2005)报道,异育银鲫饲料中适宜的CHO:L比例为0.79-1.33,与裴之华的结果差异很大,可能与这些研究都是在不同的实验条件(包括饲料原料、能量和蛋白质水平等)下得到的有关。但是也有学者报道,维持饲料能量和蛋白质水平不变,改变饲料非蛋白质能源的比例不会对鱼的生长产生影响(Dias et al.,2004)。鲫鱼饲料中适宜的CHO:L还没有定论,还不能指导生产实践,这也是我们下一个研究课题。
三、鲫鱼饲料中适宜的能量蛋白比
由于非蛋白质能量对蛋白质的节约作用,饲料的能量和蛋白质量的比值——能量蛋白比(E/P)被确定为衡量试验鱼饲料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保持饲料能量和蛋白质的平衡即适宜的E/P,既有利于饲料能量的利用,也有利于饲料蛋白质的利用,从而促进养殖鱼类的生长,提高饲料的养殖效果。
钱雪桥(2001)报道,以鱼粉为蛋白源,4.8克的异育银鲫幼鱼蛋白质需要量为38.4%,总能量粗蛋白比为47.60 KJ/g蛋白。胡雪锋研究发现以鱼粉、豆粕、棉粕、菜粕为蛋白源,体重为8-20克的方正鲫达到最大生长速度的总能量粗蛋白比为40.9 KJ/g蛋白,20-40克的方正鲫为46.1 KJ/g蛋白。不同的研究者得出的鲫鱼能量蛋白比差异比较大,这与鱼类适宜的能量蛋白比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有关,比如试验设计、水温、盐度、鱼的生长阶段和饲料成分等。使用质量不同的饲料,鱼类适宜的总能粗蛋白比也不同。生产配方中很少考虑能量蛋白比,但是在设计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适宜需要量的同时也完成了配方中适宜能量蛋白比的设计。
四、饲养实践
从南到北,自东向西,作为我国特有的重要经济养殖鱼类,鲫鱼的养殖随处可见,我国目前主养的优良鲫鱼品种有方正银鲫、异育银鲫、彭泽鲫等。方正银鲫不仅生长快,而且是生产异育银鲫的亲本,很有养殖前景。彭泽鲫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抗病能力,尽管其生长速度较方正银鲫慢,但体形好,耐运输,销售价格高。异育银鲫由于它食性广、生长快、病害少等特点,目前在我国已成为鲫鱼养殖中的主要品系。
鲫鱼养殖期从一年到三年的都有。冷永智等(2001)对池养二龄鲫鱼的种群动态及养殖问题进行分析,认为在一个养殖季节(4-11月)内:群体的日增重率随时间的推移不断下降,个体的增重速度初期为逐渐递增,8月下旬开始降低;饲料系数的变动有一个上升和下降的过程,夏末秋初为高峰;平均体重为35克的群体经过4个月的饲养,8月中旬有85%以上的个体达到上市规格(150-200克);由于夏季商品鱼的售价较高、4-8月的饲料系数较低,因此,及时对已达上市规格的个体进行收获,可以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个别地区,在放养密度小比如混养下,利用档次较高的饲料,一年就可以养到200克以上,但这种模式鲫鱼的产量不高。目前通常是养两年,第一年养到25-70克,第二年养到200-500克左右上市。由于上市规格越大,价格越高,因此,也有少量养殖户将鲫鱼养到第三年再出售。
为了充分利用池塘有机碎屑及浮游动植物,发挥池塘生产潜力,要适当搭配滤食性鱼类——鲢鳙鱼。从目前状况看,最具经济效益的模式是池塘主养鲫鱼模式——“80:20”模式,即收获时,产量的80%为银鲫,20%为滤食性鱼类。当然,“90:10”模式和“70:30”模式在一些地方使用起来也不错。
主养鲫鱼的池塘采取以投喂精饲料为主,青饲料为辅的方法。优质饲料的选择非常重要,其好坏不能简单的以颜色、气味、单价或粗蛋白指标为标准,而应根据商品鱼的价格、饲料质量的稳定程度、特别是最终的综合经济效益来综合选择,即最大收益配方。一般情况下,鱼价高且需要鱼体长势快,宜选择高档饲料;鱼价稍低,则要计算饲料的盈亏平衡点,选择稍低档次的饲料。刘颖(2008)报道,鲫鱼的生长速度呈先快速增加后缓慢下降的趋势,高档料的生长速度高于低档料,高档料可以延长鲫鱼的快速生长期,而且鱼种期由于营养水平造成的生长差异可通过后期的补偿生长来消除。
华东地区是我国的鲫鱼主养区,也是鲫鱼料竞争激烈的地区,各公司饲料质量参差不齐,采取的营养策略也各异。比如,有的公司营养思路是高蛋白质低脂肪,采用中低档的蛋白原料粗蛋白质在35%以上,粗脂肪在5%左右;有的公司则是采取低蛋白质高脂肪思路,采用高档的蛋白原料粗蛋白质在31%左右,粗脂肪在9%以上。市场效果表明,这两种料的养殖效果都较好。刘颖(2008)报道,使用高质量蛋白源饲料时, 65.8-181g的彭泽鲫养成期的最适蛋白需求为31.97%,可消化蛋白为29.49%;使用低质量蛋白源饲料时,彭泽鲫最适蛋白需求为33.78-33.95%,可消化蛋白为29.54%。鲫鱼对高质量和低质量蛋白源饲料可消化蛋白需求为29.52%,表明只要能满足鲫鱼的可消化蛋白需求,无论用多余的蛋白质提供能量还是用油脂提供能量都能取得很好的养殖效果。
鲫鱼摄食所需要的临界温度低,整个养殖期摄食时间相对较长。水温11℃时,解剖鲫鱼30尾,发现摄食强度已较高,充塞度达III-IV级的个体占38%,当水温在5℃时,解剖鲫鱼18尾,10尾肠内有食物,充塞度I-II级。因此,在饲养过程中应坚持早开食和适当延长喂养时间,促进鲫鱼的生长。根据这几年的生产实践和市场调查表明,一般情况下,经过一个冬季鱼体减重15%以上,如果出现暖冬,鱼体减重高达30%左右。早开食,开春后,鱼有一个良好的基础快速生长,可以缩短养殖周期提早上市。
另外还要注意开春后鱼体的营养。鱼类经过越冬期,体质消耗较大,体质较弱,抵抗力差,而且春季,气温和水温不断上升,各种病原生物活动加强,此时,鱼类极易被病原侵袭。因此,进入春季要投喂质量较好的配合饲料加强营养,增强体质,提高鱼体自身抵抗力。此时也是鱼类处于补偿生长的快速生长期,更要加强开春饲料的营养。必须增加配合饲料的蛋白质含量,并保障蛋白质的质量,以满足鲫鱼的营养需要。比如,可以适当增加油脂的含量,选择优质的油脂原料如豆油、膨化大豆、菜籽等,蛋白质可以适当增加鱼粉的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