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院士曹文宣指出,目前我国53%的水库水质尚处于中度营养化程度,但富营养化趋势明显。水库养殖品种单一、鱼类种群结构不合理、各地区水库渔业发展不平衡、近几年水库爆发性疾病增多、水体污染等问题严重,使得水库养殖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许多地方的环保部门加大了行政控制,限制甚至不允许水库发展水产养殖。
对此,与会代表普遍持不同意见。上海海洋大学刘其根教授提出,鱼类是水库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护水库生态系统健康中起着重要作用。“只要控制养殖密度以及养殖方式,进行水库生态养鱼非但不会造成水体污染,反而能改善水质。”他举例说,某地政府禁止当地养户在湖泊养蟹,结果,水质反而更加恶化,得不偿失。
胡传林表示,水库建设的基本目的是防洪、发电、灌溉。随着水资源紧缺的问题日益突出,不少水库已经成为城市供水的重要水源地,渔业发展必须依水库的功能定位,因地制宜,采用相应的渔业利用模式。
胡研究员认为,供水性的水库,应以水库原有物种增殖为主,不应引进外来鱼类。而灌溉、发电、防洪型水库,若已出现中度或高度富营养化,应运用生物操纵理论来控制藻类水华。
据其介绍,生物操纵分为经典与非经典两种方式。前者是指通过放养凶猛性鱼类或捕杀等方式控制如鲢鳙等摄食浮游动物的鱼类,以壮大浮游生物种群来遏制藻类繁殖。深圳茜坑水库就是利用该原理,通过投放鳜鱼和鲌鱼,使水库水质达到Ⅱ级。
而非经典生物操控则指控制凶猛鱼类及放养摄食浮游生物的鱼类,直接摄食藻类,抑制藻类数量,以防止出现水华。胡研究员说,通过滤食性鱼类控制藻实验发现,在富营养化的水体中,鲢鳙的密度达40-50克/立方米时,可有效控制蓝藻水华。每1公斤鲢鳙,可带走水体3-9克的磷,25-35克的氮。曾有研究表明,要遏制水华,5米深的水体,需要的鲢鳙生物量为8.5克/立方米。若水深10米,所需的鲢鳙生物量更少,仅为4.25克/立方米。照此计算,浙江省千岛湖防止水华出现所需的鲢鳙蕴藏量为480万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