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池塘基本条件:淡水水源丰富;池塘底质平整,无或少淤泥;池塘进排水系统完善,增氧设施充足;养殖水体水质无异色、异臭和异味。
2、池塘消毒:池塘进水1.5米,每亩用生石灰50斤加茶麸30斤或漂白粉20斤消毒,5-7天后再用硫酸铜0.8斤/亩消毒,待试水确定药物失效后放苗。
3、肥水:进水口用60目筛绢网过滤,池塘水深1.5米,泼洒发酵有机肥每亩200-300斤进行肥水,也可使用植物蛋白肥等进行水质培养,一般需7天时间,如果池塘经过暴晒翻推后,5天即可。池塘水色以黄绿色、茶色为好,每天注意观察水色以确定是否追肥。
4、投苗密度和品种搭配:黄颡鱼健康养殖有单养和混养两种方式。其中混养方式主要科学搭配太阳鱼为主。4-5月,池塘肥水后,提前15天投放规格3-5公分太阳鱼种苗,每亩放养1000尾。15天后投放黄颡鱼种苗,规格4-6公分,放养密度为每亩10000-15000尾。黄颡鱼种苗最好自行购买水花标粗,培育规格达到4-6公分再分塘进行成鱼养殖。自行标粗培育种苗筛分规格后大小较整齐,放养后即可投喂膨化配合饲料,养殖效果较好。
5、养殖管理:
(1)水质:由于高密度养殖,池塘水必须保持爽活。一般在大潮水期进行大排大换水,即每月进行2次大换水;由于养殖后期池塘鱼的产量越来越高,则需加强底层水的更换。平时小潮水期要进行添水或小换水,平均每月添换水8-10次。
(2)底质:随着鱼的生长和摄食的增多,池塘底质环境将越来越恶化,导致病菌滋生。可定期撒放底质改良剂和三氯异氰脲酸片等底质消毒剂进行底质处理,一般前期20-30天使用一次底质改良剂,后期10-15天使用一次。同时每月至少2次使用芽孢杆菌和光合细菌等微生物制剂进行有益菌培养以达到底质分解和水质调节作用。
(3)投喂:根据放养数量、水质情况和不同季节等情况灵活掌握,以均匀投喂、充足投喂为主,尽量按科学养鱼的“四定”、“四看”原则投喂。注意在开始时黄颡鱼摄食量较少,3-5天后才出现集群摄食场面。一般投喂黄颡鱼专用的膨化配合饲料,蛋白质含量为39-42%,每天分早晚两餐投喂,日投喂量前期为鱼体重的5-6%,后期为3-4%。投喂量也需根据每天投喂观察和天气等进行调整。每餐投喂时先投喂7-8成,然后添加。饲料粒径大小根据鱼的规格进行安排。据黄颡鱼晚上摄食、摄食时间较短、容易受惊吓的特点,可考虑采用少吃多餐办法来提高其生长速度,特别是晚上多投喂一餐有利于黄颡鱼的生长,且规格相对整齐。
(4)增氧:养殖前期中午不用开增氧机,晚上可以开一台小功率增氧机,养殖中期午间可开一台增氧机,每天增氧2-3小时,晚上至少开1-2台增氧机,后期则需多开增氧机,以保证高产养殖的成功。增氧机的使用还要视天气和水质情况进行调节。
(5)巡塘观察:主要是观察水质变化、鱼吃食和病害发生等情况。在巡塘观察过程中,要及时捞起塘中的污物及死鱼等,同时做好养殖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