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商务部统计,2008年,我国出口猪肉8.2万吨,同比下降38.5%,出口金额为2.7亿多美元,同比下降2.9%,平均单价为3352.4美元/吨,同比增长57.8%。
国家质检总局总检验师项玉章在9月3日至4日举行的2009世界肉类组织第五届世界猪肉大会上认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H1N1甲型流感等成为肉类产业可持续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尽管受金融危机影响,国外对猪肉的需求量减少,但据商务部统计,今年1-5月,我国出口猪肉数量为3.6万吨,同比增长19.9%,出口金额为1.1亿多美元,同比增长13.7%。
产品与技术创新成为我国肉类企业在危机中开拓国际市场的新途径。山东临沂新程金锣肉制品有限公司的设计屠宰能力日加工生猪7.5万头,居世界第二位。公司副总裁张立峰在世界猪肉大会上说,近年来企业大力进行肉类精、深加工,将鲜猪骨开发出骨素、骨油、超微活性钙三种产品,使鲜骨实现3倍增值。
世界肉类组织主席帕屈克·摩尔说,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了整个猪肉行业的架构、生产、贸易、价格和消费,但可喜的是全球肉类消费量和国际贸易量都在上升。根据经合组织──联合国粮农组织近期发布的农业展望报告,全球猪肉消费量预计将以每年近2%的速度增长,到2018年将增长至3.2亿吨,涨幅为20%,其中猪肉消费量占37.5%。据估计,亚太地区猪肉消费量的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其他肉类。
商务部市场秩序司司长向欣在世界猪肉大会上说,2003年—2008年,我国城乡居民人均购买猪肉20公斤左右,农村为15公斤左右。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稳定提高,我国的猪肉生产和消费还有继续增长的空间。
“我国人口众多,人均多吃1公斤,就是130多万吨,所以正确引导消费很重要。”中国肉类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邓富江说,伴随世界经济整体出现好转,对猪肉的需求量逐渐回升,我国扩大内需的刺激经济政策也会从餐饮等多方面拉动对猪肉消费的信心。
中国畜牧协会猪业分会原副秘书长荆继忠认为,总体来讲,我国生猪生产和猪肉消费主要靠内需拉动,如何扩大内需成为非常关键的问题。随着4万亿元投资的拉动,国内经济企稳回升,消费者的信心和消费能力都在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