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9月发生的三聚氰胺事件是中国奶产业有史以来爆发的最严重危机。一年来,失去免检品牌、中国名牌等荣誉的奶企业低调“变脸”,以蒙牛、伊利、光明等为代表的中国奶企业,不断提高乳品质量消除消费者“恐奶心理”。
长达一年的危机曾使中国奶农损失惨重,各地不得不淘汰了大约三分之一的奶牛。而随着奶价的提高,处于奶产业最末端的中国奶农逐渐摆脱了亏损状态。在鲜奶生产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的压力下,要想卖上好价钱,就必须进行规模化养殖,变身奶业投资人的角色得到认可。
据了解,去年中国奶牛达到1230万头,奶产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三位,成为重要的奶源大国。但目前,中国奶产业仍没有完全走出内忧外患的困境,出现了改革开放三十年来首次负增长,进出口形势不利。
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理事长宋昆冈近期在宁夏牛奶发展高峰论坛上说,今年低价外国奶粉大量进口对中国形成冲击,乳制品贸易逆差超过27万吨。特别是乳粉进口,上半年进口量已达10.7万吨,超过了2008年全年进口量,外资品牌奶粉掌握着中国高端奶粉市场的绝对话语权。国外液体乳的进口也大幅增加。
业内专家分析认为,目前中国奶制品质量的大幅提升、全球食品类价格上扬将给中国奶产业的加速复苏提供良机。现在中国各大主要奶产地正在千方百计提高规模化养殖率,通过提高集中喂养质量、降低成本。
针对1000多家乳品企业的产品大多集中在液态奶和奶粉方面,多数企业开发高端深加工产品的技术和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中国已经分片区进行了规划,不同的产区生产不同类型的奶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