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对鱼的消费需求越来越大,这种机械化的养殖网箱能够更大规模地培育更绿色、更健康的海产,以满足人类的需求。
有专家警告说:不断膨胀的世界人口正极速地消费着各类海产,已经严重地耗竭了世界鱼种资源。
联合国粮食和农业组织(FAO)表示,全球70%的鱼种已经被充分捕捞——按照目前这一速度,根本无法保证鱼群自身数量的恢复。更严重的已经出现过度捕捞或耗竭的状况。水产业和渔业养殖的鱼类目前占了全球鱼类消费的50%,估计在未来将占到更大的比重。联合国有关组织估计,2030年,世界对海产的需求将增加40%。
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NOAA)水产计划项目负责人迈克尔·鲁比诺解释说,“医生和营养学家经常建议人们要多食用海产,有益健康。”这是海产消费剧增的重要原因。“虽然人类在制止过度捕捞方面已经做得很不错,但不得不承认,即使完完全全做到制止过度捕捞,未来海产的消耗都得更多地依赖于水产业的鱼类养殖。”
图:出于这样的考虑,麻省理工学院离岸水产工程中心的负责人克里夫·高帝正在研发能够依靠自身能量自动运转的养殖网箱。
地平线上的自由漂浮的渔场?
传统的渔场大多都将养殖网箱放置在海岸附近的浅静水区域,既能够避免恶劣天气的侵袭,也有利于喂养、维护等。
但海岸附近海域进行鱼类养殖,很容易导致动物疾病的传播,鱼类排泄物也会对海洋造成污染。所以未来养殖网箱必须从海岸边上移开,保证水质的清洁以及鱼类的健康。
放置在深水海域的养殖网箱,由于获得更干净、更能够自由流动的海水以及天然食物,因此可以养殖出味道更鲜美的海产。但深水海域的养殖网箱必须能够抵御深海的恶劣环境,而且也不容易为人类管理,所以更“聪明”、更自动化的养殖网箱是未来发展的关键。
图:缅因州海洋农场技术公司制造的Aquapod养殖网箱。它由很多三角形的面板镶嵌而成,表面涂有一层乙烯基,通过电镀的方式拼合成一个直径8至28米(26至92英尺)长的大球体。
高帝使用了缅因州海洋农场技术公司制造的Aquapod养殖网箱。它由很多三角形的面板镶嵌而成,表面涂有一层乙烯基,通过电镀的方式拼合成一个直径8至28米(26至92英尺)长的大球体。高帝在这养殖网箱上安装了一对直径长2.4米(8英尺)的螺旋桨。在养殖网箱能够感应的范围之类,人们都可以在船上对它进行遥控和驾驶。这一技术就能够让渔民轻松地定位养殖网箱,而不必使用渔船牵引。
渔业养殖的2.0版本
未来这种高度自动化的养殖网箱将会从根本上改变渔业养殖的模式。
将来,可以考虑让这样的养殖网箱模仿自然系统,随着某些指定的海流自由流动。高度机械化的渔业养殖场将实现远离海岸的深海养殖,更大规模地进行海产养殖;而无需再延续传统岸边养殖模式——既污染海水,同时也无法保证鱼类生存环境的水体清洁。
而且,养殖网箱甚至可以利用太阳能、波浪能或其它可再生能源为自身供给能量。
高帝表示,“我们为何就不能(让养殖网箱)像一巨大鱼群一样自由游动呢?事实上这是可能的。我想大多数人都会同意,这样的养殖网箱将会大大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因此,移动操作技术应该成为未来渔业养殖的发展方向。”
高帝暂时使用一个小船装载着发动机为养殖网箱的移动提供能量。但这样的能量供应装置可以设计得更小巧,并且可以考虑将之放置在浮标上,实现自动化操作。
高帝解释说“可以让养殖网箱牵引浮标,同时保证浮标能接受岸上的信号。通过导航系统和GPS系统,渔民在岸上就可以监测养殖网箱有效行速等状况。不必身在其中也可‘运筹帷幄’。虽然,这样的技术听起来有点‘天荒夜谈’,但实际上却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接近市场
Snapperfarm公司与开放蓝海农场的创始人布莱恩·奥汉伦,去年也参加了高帝在波多黎哥的离岸水产中心使用其养殖网箱。
“我的远景目标是在主要市场的离岸实现海产养殖。目的是要让渔场尽量靠近市场。而高度自动化的离岸技术正是我们的实现途径之一。”奥汉伦表示。
奥汉伦进一步解释说,“考虑到拥挤的海岸水体,各种环境因素以及高昂的运作成本,在主要市场的岸边建立大规模的渔场不太实际。但是,在它的海平线附近还是有可能的。这样养殖出的鱼类的质量也会相应提高。
“随着养殖网箱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我们也在正朝着离岸越走越深、越走越远,这将有利于开拓未被开发的资源。”
“海洋的每个部分都有其变量,而每种海产又都有它所适合的生存环境。运用移动养殖网箱技术,可以保证鱼类在各个生长阶段都获得最理想的生存环境。”
“我不认为谁能够明天就把移动农场发明出来,但我想我们应该一直朝这个方向发展。”奥汉伦表示。
铃声养鱼
在麻省的伍兹霍尔海产生物实验室工作的斯科特·林达尔正在研发另一种技术,使养殖网箱能够将鱼“引诱”到箱里来,“自动上钓”。
去年夏天,林达尔和他的同事在麻省的巴扎湾安装了半个Aquapod,称之为Aquadome,在这养殖网箱内放置了4200 条重四分之一磅(约一百克)的巨大硬鳞鱼,用了五周的时间训练它们听到喇叭铃声后立即回到养殖网箱“集合”。
之前水族测试已经证实,鱼类不仅能够将声音与觅食联系起来,而且四周内都会记得这种关联。
后来,海底的圆屋顶一打开,鱼群就成了“放养”动物似的,可以自由地游到养殖网箱附近的地方栖息,当每当听到铃声就会乖乖地回到养殖网箱内。
林达尔表示,“第一个星期的实验成功地证明了鱼类能够自由进出养殖网箱,一旦听到铃声刺激就会有反应。”
但接下来发生麻烦事了:8至10磅(3.6至5.4公斤)重的青鱼发现了这圆屋顶。于是,这掠食者成群结队地不请自来,不分白天黑夜都在圆屋顶附近等待猎食林达尔的“试验品”。于是巨大硬鳞鱼有所反应,也躲藏起来而不再返回到养殖网箱来。
“很快我们决定不再使用声音或者食物来引诱巨大硬鳞鱼回到养殖网箱来,使它们远离危险。”
虽然实验受阻,但林贝尔依然相信这个“铃声养殖”的方法有着很好的发展前景。他设想,其它不易受袭击的鱼类,例如比目鱼、军曹鱼等,可能更适合这种方法。如果真如他所愿,这种“铃声养殖”技术将成为渔民养殖海产的重要方法,以满足世界对食用海产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