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于养殖鱼类饲料最低保障价格的市场竞争只会使养殖饲料成本增加,同时损害养殖户和饲料企业、饲料经销商的利益,是不符合发展趋势、不符合客观事实的恶性竞争对策;而维持养殖鱼类饲料最低保障价格的市场竞争可以保障养殖户的利益,也保障饲料企业、饲料经销商的利益。其原因在于饲料价格影响饲料质量,饲料质量影响饲料系数,饲料系数和饲料价格共同影响养殖饲料成本;在养殖鱼类饲料最低保障价格基础上,饲料系数变化对于养殖饲料成本的影响程度远大于饲料价格变化的影响。
养殖单位重量的鱼产品的饲料成本计算公式为“饲料单价(元/㎏)×饲料系数”(饲料系数=消耗的饲料量/鱼增加重量)。
根据计算公式,首先分析饲料系数变化对养殖饲料成本的影响。如果饲料系数增加0.1,则养殖饲料成本增加值为“饲料单价×0.1”,以饲料单价为2.8元/kg,饲料系数增加0.1则养殖鱼饲料成本增加值为0.28元/kg。相反,如果饲料系数降低0.1,则养殖鱼饲料成本下降值为0.28元/kg。
其次,分析饲料价格变化对养殖饲成本的影响。如果饲料配方成本或饲料销售价格增加200元,则养殖单位重量鱼产品饲料成本增加值为“0.02(元/㎏)×饲料系数”,以饲料系数2.5为例,饲料价格增加200元/t,则养殖鱼饲料成本增加值为0.05元/kg。
值得注意的是,饲料配方成本增加200元/t,养殖效果是得到改善的,饲料系数不是增加、而是减少的。按照饲料配方成本增加200元/t计算,实际可以在饲料配方中增加2.6%的进口鱼粉(鱼粉价格按照7.5元/kg计算)使用量,这时可以使养殖的饲料系数降低0.1。如果以饲料价格2800元/t、饲料系数2.5计算,养殖单位重量鱼产品(1kg)的饲料成本变化值为:饲料系数降低0.1,减少养殖饲料成本0.28元/㎏,饲料销售价格增加200元/t使养殖1㎏鱼的饲料成本增加值为0.05元/kg,最后,养殖1㎏鱼的饲料成本实际增加值为(-0.28)+(+0.05)=(-0.23)元/㎏,即养殖销售的饲料成本实际下降0.23元/㎏,养殖户可以获得更多的养殖利润。
但是,如果在饲料价格2800元/t的基础下,饲料销售价格下降200元/t,如果这下降的200元/t全部由饲料配方成本下降来消化,则可以使养殖的饲料系数增加0.1,按照前面的计算方法计算,养殖1㎏鱼的饲料成本实际增加值为(+0.28)+(-0.05)=(+0.23)元/㎏,即养殖销售的饲料成本实际增加0.23元/㎏。
从以上分析可以知道,在保障养殖鱼类基本营养需求的情况下,适当增加饲料价格可以降低饲料系数,养殖鱼消耗的饲料成本可以更低;而降低饲料价格将增加养殖的饲料成本,使养殖消耗的饲料成本更高。从保障“饲料企业、饲料经销商、养殖户利益共同体”的目标分析,提高饲料价格比降低饲料价格是更为合理的市场竞争对策。相反,如果以降价作为饲料竞争对策,实际只能使养殖鱼的饲料成本增加而不是降低。饲料低价竞争是不符合客观规律的。
为什么说饲料的低价竞争只能增加养殖的饲料成本?还可以通过以下分析得到验证。以草鱼为例,如果饲料价格低于正常保障水平,如为2500元/t,饲料配方成本只能为1750元/t,这在2009年已经低于菜粕或棉粕的价格,养殖草鱼的饲料系数即使能够维持在3.0,那么养殖1㎏草鱼的饲料成本为7.5元/kg; 如果提高饲料价格、同时提高饲料品质,使饲料价格达到2800元/t,饲料系数2.5,养殖1㎏草鱼的饲料成本为6.25元/kg,养殖户可以保障养殖利润,或获得更多的养殖利益,同时饲料企业也可以保障市场份额,并逐年扩大市场占有率。
出现上述情况有一个基本事实,就是饲料销售价格不能低于养殖鱼类营养所需要的最低饲料保障价格。在保障养殖鱼类最低生长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降低饲料成本、控制饲料价格是有效的,而单纯降低饲料价格、降低饲料品质只能使养殖的饲料成本增加,损害“饲料企业、饲料经销商、养殖户利益共同体”的共同利益,在获得短暂利益的情况,失去饲料的市场占有率、失去饲料企业的发展空间,损害长期利益。
三、普通淡水养殖鱼类饲料配方的差异化分析
淡水鱼类饲料配方的差异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养殖鱼类种类的差异决定了饲料营养水平、营养方案的差异;鱼类养殖模式、环境条件和市场需求决定了饲料营养方案、配方成本的差异,这使饲料配方市场化、区域差异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养殖季节对鱼类生理、生长条件有重要影响,也对饲料配方、营养方案产生重大的影响。
淡水养殖鱼类种类多,不同鱼类的遗传因素、生理因素、营养需求、养殖环境条件等有很大的差异,体现在饲料配方的营养方案、配方编制等方面有一定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主要体现在对不同营养素的需求量上有差异,在营养素种类、各类营养素的营养生理作用等方面几乎没有差异。因此,在饲料配方组成的饲料原料种类构成方面不会有显著的差异,只是在饲料原料的组成比例方面有差异。
1、几种主要淡水鱼类饲料配方的差异化
(1)草鱼、团头鲂 草鱼、团头鲂是我国淡水重要养殖鱼类,占淡水养殖总量的24%~30%,也是饲料使用量最大、配方成本最低的饲料。目前的饲料蛋白水平在南方如广东市场,粗蛋白水平最低的已经降到22%,但大多数地区还是在26%~30%。粗脂肪水平一般在2%~4%。
近年来,在草鱼、团头鲂饲料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配方成本控制是重要难点 目前的草鱼、团头鲂饲料应该是配方成本最低的淡水鱼饲料,而过低的成本也影响到了产品质量和鱼体正常的生理健康。尤其是在饲料原料价格发生变动的时候,这类饲料的成本控制就成为关键性影响因素;而在饲料销售价格与配方成本价格难以匹配的时候,通常就会出现不得不使用低质、劣质原料的情况,最后导致饲料的养殖效果进一步下降,鱼体正常的生理机能难以维持,并出现一些病症,如肝胰脏问题、出血、表皮粘液脱落、鳞片松动等。这些情况又进一步影响市场销售,如此恶性?环!
相应的对策是首先确定草鱼、团头鲂的基本模式配方,并了解在特定时期、特定区域饲料原料价格、草鱼和团头鲂市场价格等因素的前提下,确定这类饲料的最低配方成本价格区间,即确定一个基本的成本、市场售价的底线,市场价格不能越过这个底线。即使在一定时期内影响到产品销售、市场份额,但可以保持长期的稳定和发展。
②营养参数与配方 草鱼、团头鲂饲料配方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需要较其他鱼类更多的淀粉类饲料原料如小麦和玉米,小麦和玉米在饲料中的使用量可以维持在16%左右;需要适量的粗纤维,出了在饲料配方中保持8%左右的粗纤维外,可以引导养殖户投喂适量的青草;在饲料配方中要提供一定的保护肝胰脏、肠道健康的饲料添加剂。
目前的饲料蛋白水平在南方如广东市场,蛋白水平最低的已经做到22%,但大多数地区还是在26%~30%。脂肪水平一般在2%~4%。这些营养水平已经能满足需要。但是,关于有效磷、总鳞,则差异较大,有部分企业认为反正是低档饲料,就不再添加磷酸二氢钙,这实际上是不合理的。这这类低档饲料中,动物蛋白很低、或没有,这时矿物盐的作用反而更明显。所以,一定要保证磷酸二氢钙及其他矿物盐的使用量。当然,目前也缺少关于在不同蛋白水平、不同动物蛋白原料使用条件下磷酸二氢钙等矿物饲料的使用效果、适宜使用量的试验研究报告。
③主要的疾病与饲料的关系 主要的是低质、劣质原料使用带来的一些问题。如配合饲料蛋白水平达不到要求,有些企业使用所谓的酵母饲料、氨基酸饲料或其他蛋白粉等,这实际上是三聚氰胺的废料或其他非蛋白氮原料,这类原料只能带来副作用,严重影响养殖效果、并引起疾病。还有,如使用的酒糟粉、膨润土的量过大,一般情况下酒糟粉使用量应该控制在5%以下,膨润土、沸石粉的总量控制在4%以下,过高的使用量会影响到养殖效果,并引起一些疾病的发生。出现最多的疾病是脂肪肝、肝胰脏萎缩等,进而引起出血、不耐运输的情况。
从饲料方面解决的方案主要是提高饲料价格,保障饲料营养水平和饲料安全质量。
④体色变化问题 草鱼、团头鲂在很多地区出现体色发黄的情况,根据解剖分析发现主要是由于肝胰脏病变所引起。其原理是肝细胞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肝细胞分泌的胆汁不能正常地汇集到胆囊而透过毛细血管进入血液,使血液中胆汁色素的含量显著增加,从而出现体色发黄的情况。引起肝胰脏损伤的主要饲料因素如氧化脂肪的有毒产物、低质饲料中的有毒有害物质、饲料原料尤其是蛋白质原料中的掺假物质等,这些饲料因素会造成鱼体正常生理机能失衡。此外还包括三聚氰胺及其合成废料中的有毒成分、氧化脂肪的有毒产物、维生素不足、矿物盐不平衡等原因。对此相应的防治方案是,首先解除引起肝胰脏、其他内脏损伤的饲料应激因素,之后以调理、治疗肝胰脏为主,如胆汁酸、可利康、VC酯等可以很快恢复正常状态。
(2)鲤鱼 鲤鱼也是我国主要养殖品种,尤其是在北方和西部地区,鲤鱼的养殖量占淡水鱼类养殖总量的50%以上。
鲤鱼在饲料配方方面的差异化受养殖生产条件和养殖水产品市场条件的影响较大。一是养殖密度多样,单产从400㎏/亩到2000㎏/亩的都有;二是养殖区域主要在我国的北方和西部地区,一般要经过2个冬季,尤其是东北和西北地区,池塘结冰期在3~4个月,对养殖鲤鱼的安全越冬有非常重要的需求;养殖季节变化非常明显,对饲料营养方案的季节差异化需要较大。因此,在饲料配方的差异性方面,除了要求饲料油脂稳定、安全外,还要求鱼体积累的油脂在冬季不要出现硬化的情况,对饲料油脂的熔点要求较高,在越冬前尽量不要使用熔点低的油脂如棉籽油、牛油、猪油等。同时,由于水温季节变化明显、低温期较长,在饲料中需要较其他鱼类、其他地区鱼类饲料中更多的油脂含量。油脂水平、鱼粉使用量成为影响饲料养殖效果的关键性因素。在越冬前期可以适时推出越冬饲料,即不使用低熔点油脂,或降低饲料油脂水平后增加玉米使用量,利用鱼类越冬前期具有较强的利用淀粉转化脂肪能力的特点,以鱼类自身合成脂肪进入越冬期,实现安全越冬。
(3)鲫鱼 鲫鱼养殖的最大特点是在养殖周期内有一个繁殖周期,即在5~6月进入繁殖期,鱼体繁殖消耗大量的营养物质,同时鱼体生长停止。再一个特点是鲫鱼本身是一种体型较小的鱼类,而市场需要体型较大、较重的鱼体,一般要求体重在400g/尾以上。因此,从鱼体增重、鱼体体重大小方面分析,鲫鱼成为淡水鱼类中饲料营养物质浪费最大的种类。
在饲料配方差异化方面,在9月之前对饲料中矿物质的需求量较大,以满足骨骼系统快速生长并达到大型化的要求;在10月可以以育肥为主,饲料中适当增加玉米、油脂的使用量。由于鲫鱼繁殖对饲料营养物质的损失较大,所以鲫鱼饲料中鱼粉的使用量较大,一般要求饲料中鱼粉的使用量达到10%以上,同时,油脂的使用量要达到5%以上。
目前,在淡-水鱼类饲料方面存在主要问题之一就是饲料产品定位不准确,由此造成饲料质量、价格过高或过低,由此导致到养殖鱼类的饲料成本过高,养殖户出现养殖亏损、饲料厂没有生产利润……
三、普通淡-水养殖鱼类饲料配方的差异化分析
2.养殖条件与饲料配方的差异化
⑴养殖密度:鱼类的养殖密度实际上受到池塘基础条件、养殖产品的市场价格的影响,如果池塘条件好、使用增氧机和投饲机、池塘租金高、养殖产品的市场价格好,必然促使养殖者提高养殖密度以提高产量、减少养殖成本分摊比例。
养殖密度差异必然导致饲料配方方案的差异化。我们目前还缺乏在不同养殖密度、不同混养条件下鱼体生理、代谢和营养需求变化的基础研究,但是,一般情况下是低密度如500㎏/亩左右养殖条件下可以提供较低营养水平的饲料,而养殖密度如果达到1000㎏/亩时,应该提高饲料的营养水平,如果养殖密度达到2000㎏/亩以上时,需要更高营养水平的饲料。
⑵养殖区域差异:不同地区的养殖方式、气候条件、水产品市场需求等影响到饲料配方的差异化。从养殖鱼类方面分析,实际上是不同生长周期、不同环境条件主要是水温条件下鱼类生理条件、生长发育等的差异性,由此导致在营养需求方面的差异性。
四、淡-水鱼饲料不同配方模式的比较和分析
我国水产饲料工业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起步的,发展到现在也就不到40年的时间,目前水产饲料能够占全国饲料总量的10%以上、配合饲料占全国配合饲料总量的15%左右,其发展速度是非常快的。从水产饲料配方技术的发展分析,早期的水产饲料基本上是以鱼粉、豆粕、次粉、米糠为主;后来一些非常规饲料原-料如肉渣、蚕蛹、血粉等进入水产饲料配方中,对饲料配方技术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棉粕和菜粕是我国资源量非常大的植物蛋白质资源,在它们进入水产饲料配方后,对水产饲料配方技术的发展起到了更大的推动作用;玉米和小麦作为粮食性的饲料原-料,目前已 -进入水产饲料配方,对饲料配方技术的发展又是一个重要的改进。
推动水产饲料配方技术发展的主要力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是最主要的推动力量,我们水产品总量能够达到5000万t以上,是à-动水产饲料工业发展的决定性的力量;②饲料原-料市场的价格剧烈波动是推动水产饲料配方技术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力量,尤其是鱼粉、豆粕、油脂的市场价格波动在很大程度上迫使新的饲料原-料、各类替代原-料等进入水产饲料配方,客观上促进了水产饲料配方技术的发展;③喹乙醇、抗生素等饲料添加剂的限制使用在较大程度上促进了水产饲料配方技术的发展,改变了对饲料添加剂作用的认识,使饲料配方的观念和技术转向于依赖饲料原-料、营养素的平衡等来改善饲料的生产性能、提高和保障养殖动物的健康、食用安全性,使饲料配方技术向更科学、精细的方向发展;④水产饲料工业、水产饲料配方技术、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研究的发展是一个典型的自主创新、自力更生发展模式,国家为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研究、水产饲料工业发展投入的资金非常有限,基本是在畜牧、家禽类基础研究资金投入、饲料行业发展的边沿地带发展起来的,也因此形成了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研究机构与水产饲料行业具有良好的互动合作关系,水产饲料企业自身具有较强的自主创新能力的现状。
综合分析,可以将我国水产饲料配方模式分为以下几种类型:①鱼粉、豆粕模式;②低或无鱼粉模式;③鱼粉、棉粕、菜粕模式;④鱼粉、棉粕、菜粕、小麦或玉米模式。不同的饲料配方模式具有不同的针对性,如鱼粉、豆粕模式可以在鱼粉、豆粕市场价格较低、养殖的水产品市场价格很好并需要养殖鱼类提前达到上市规格的情况下使用;如果鱼粉的市场价格超过饲料配方成本能够接受的范围时,就只能采用低或无鱼粉模式;如果豆粕的市场价格过高的情况下,就只有采用棉粕、菜粕配方模式。
如果按照饲料粗蛋白含量32%、鱼粉用量基本保持一致的条件,依据现行的饲料原-料价格,设计4种配方模式的饲料配方方案见表3。可以从几个方面进行比较和分:
⑴营养指标:如果从配方的基本营养指标方面分析,结果见表3。配方模式①的赖氨酸含量达到0.77%,是最高的,模式①和②的粗脂肪含量、赖氨酸/蛋氨酸均较高。在其他指标方面差异不大。
⑵配方成本:由于豆粕的市场价格高于棉粕、菜粕1000元/t以上,所以配方模式①的成本明显高于其他模式,因此,这种模式只有在豆粕价格较低,尤其是与棉粕、菜粕价格差异不大的时候才具有比较优势。其他3个配方模式的差异不大。
⑶预期的养殖效果分析:影响养殖鱼类生长速度和饲料效率的关键饲料因素主要有鱼粉、油脂、玉米或小麦、磷酸二氢钙(或有效磷)等的使用量,以及各类营养素的平衡效果、饲料原-料的有效利用率,这些因素是预测饲料养殖效果的关键性因素。
按照上述因素分析,配方模式①应该可以取得良好的养殖鱼类生长速度,但是配方成本价格高于其他3种模式300元/t左右,如果生长速度、饲料利用效率的优势不能冲抵掉增加的饲料成本,则将失去与其他3种配方模式的比较优势,只有在豆粕价格低、豆粕与棉粕、菜粕价格差异不大的时候才具有比较优势。
影响配方模式②的关键因素是使用血粉、肉骨粉等蛋白源替代了鱼粉的使用,起原-料质量的安全性、原-料蛋白质的消化利用率、氨基酸的平衡性等就成为影响饲料养殖效果的关键性因素。由于配方成本与配方模式③和④没有差异,而后2种模式有12%的鱼粉,模式②的养殖效果应该会是最差的,没有比较优势。但是,如果鱼粉的价格过高时,使用部分鱼粉、部分肉骨粉则具有一定使用的价值。
配方模式③与配方模式④的差异在于是否使用小麦或玉米,由于鱼粉的使用量、磷酸二氢钙(或有效磷)、油脂总量与配方模式①差异不大,最终的预期养殖在这3个模式之间不会有太大的差异,但饲料成本方面则是配方模式③与配方模式④更具有比较优势。相对而言,配方模式④的预期养殖效果、养殖消耗的饲料成本等综合比较效益可能会是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