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主要区域的生猪价格分别为东北地区外三元均价10.9-11.8元/kg;华北地区外三元均价11.2-12.0元/kg;华东地区外三元均价10.4-11.6元/kg;华中地区均价11.0-11.8元/kg;华南地区11.6-12.2元/kg;西南地区10.2-11.0元/kg;西北地区10.2-11.4元/kg。分别较6月份上涨0.7-0.8元/kg、1.0-1.2元/kg、0.2元/kg、0.8元/kg、0.8-1.0元/kg、1.4-2.2元/kg、2.2-2.4元/kg。上涨幅度较大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华南和西北地区,其具体原因分析如下:
1、 适度宽松货币政策。自去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通过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货币信贷保持快速增长,对促进经济回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物价下行态势也很快得以遏制,通缩预期显著缓解。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需要继续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根据国内外经济走势和物价变化进行动态微调。同时,针对当前通胀预期有所显现的状况,未来需要把物价水平保持在合理可控的范围之内,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创造适宜、适度的货币金融环境。
2、 疾病发生率增加,影响生猪供给。据农业部统计,我国4月份生猪发病区域多集中在华东、华南以及西南地区,疫情多为猪瘟、经典蓝耳病、猪丹毒和猪肺疫,对生猪生产造成影响。据南方地区了解到,由于受疾病的影响,南下广东等地的活猪明显减少,进而导致近期南方猪价快速上涨的主要原因。同时,据当地了解到,由于疾病的增加,导致生猪死亡率增加,活猪供应有所下滑。
3、 饲料成本继续上涨。我国饲料原料(玉米、大豆)近期国储拍卖虽多以流派而终,一方面说明国家不会以牺牲价格而销售,另外主要是为了把市场价格托起来,增加农民收入。我国农业产品由于自身特点,价格传导速度较快,饲料原料的上涨直接导致以饲料原料为主的产品(猪、禽)产品价格的上涨,并具有一定的放大作用。据博亚和讯监测,7月份全国生猪均价10.68元/kg,玉米1.74元/kg,分别叫6月份上涨6.91%和3.58%,饲料原料价格的上涨直接导致下游产品价格的上涨。
除受政策、疾病、及其饲料等原料成本上涨支撑肉价上涨外,还受以下几方面影响:
4、 冻肉收储是支撑7月份猪价上涨的主因。6月15日,经国务院批准启动冻肉收储以来,活猪价格明显上涨。据博亚和讯监测,6月份活猪均价为9.99元/kg,较5月份9.72元/kg上涨2.7%,7月份均价为10.68元/kg,较6月份上涨6.91%,其中单日最高价较收储前最低价上涨13.51%,生猪市场明显回暖。
5、 终端消费市场价格回暖,支撑上游活猪价格。虽受气温较高影响,对肉类消费需求减少,但是,由于国家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及其财政政策,使得终端的消费价格由明显的紧缩慢慢走出低谷,物价恢复到较为理性的价位。据博亚和讯监测,7月份我国鲜猪肉价格为10.96元/500g,较6月份10.58元/500g上涨3.57%,其中7月份下旬上涨更为明显,下旬均价上涨到11.1元/500g,终端消费明显回暖。
6、 猪粮比价体现利润渐好。据博亚和讯监测,7月份我国猪粮比价为6.16:1,较6月份5.96:1上涨3.21%,生猪养殖从新获利。据市场调查了解到,当前虽猪粮比价有所上涨,开始出现盈利,但是,局部地区饲料价格的上涨,以及仔猪成本的增加,对于外购仔猪养殖来讲无利可言,依旧步履蹒跚维持着。7、 各地政府依旧积极调整生猪市场供给,实施适度的冻肉和活猪储备。活猪和冻肉储备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当前猪肉供需矛盾,但在很大程度上为缓解生猪价格过度波动起到一定的稳定作用。6月份冻肉储备启动时,依旧很多人不看好7、8月份生猪市场,主要是往年由于受气温影响,消费需求减弱,而今年由于国家实施一连串的政策调整,使得生猪逆市上扬,一反常态。猪肉消费需求属于刚性需求,供给量的适度调整会对价格造成很大幅度的波动,如今虽然国家和地方以及部分企业储备了部分猪肉,但对市场价格却起到很大的传导作用。
8、 屠宰毛利有所回落。据博亚和讯监测,7月份我国生猪屠宰企业平均盈利为56.4元/头,较6月份64.85元/头下跌13.03%,较5月份85.68元/头下跌34.17%,下跌的主要原因由以下几方面:首先,受“猪流感”影响,导致4、5月份生猪价格暴跌,部分企业加紧收购,生猪屠宰利润可观;其次,受国家冻肉储备影响,导致生猪收购困难,养猪户惜售心理加重,增加了屠宰企业收购成本,利润下滑。
从以上因素可以看出,7月份我国生猪市场出现筑底回升势头,主要是受国家政策、冻肉收储以及局部地区疾病增加影响,使得7月份生猪开始回暖。未来一月,我国生猪市场依旧会保持较好的发展势头,价格继续回升。一方面由于气温开始回落,肉类消费有所回升,另外,学生陆续开学,集体消费增加,同时,作为肉类深加工企业抄底心理增加,为后期节假日集中消费市场储备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