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年轻兄台的突发奇想显然有其内在的逻辑:罗非鱼出口依存度太高,而国内消费市场没有充分挖掘出来。“我开会,十次说吃罗非鱼,九次都说没有!”
吸引国内的消费者有终南捷径吗?有!他认为,改名换姓或可为之。中国人好喜庆,一个好听的名字很容易打动消费者的耳朵和钱包。“我恳求台上的专家,能否给罗非鱼改个名字?至少在北方市场特别管用!”
专家们对此恳求的回应不一。李来好认为:“台湾的罗非鱼叫‘台湾鲷’,我们的罗非鱼叫什么,可以集思广益”。苏维平则称,“有朋友建议把罗非鱼改名字,我觉得改名字不如改质量”。而来自番禺区水产推广站的卫浩文干脆建议,“可以把罗非鱼改名为福寿鱼,80年代我们养过福寿鱼的”。俗语云,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福寿二字深受欢迎,不知道罗非鱼如果换上“福寿鱼”那件马甲,是否可以过得好一点?笔者半信半疑,因为想起了“多宝鱼”和“福寿螺”,那是两个华丽丽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