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因素导致一向平稳发展的肉牛产业忽遇顶头风?记者经调查发现有两个原因拉低了肉牛的发展曲线:
一是季节消费影响。肉牛产业专家祝远魁告诉记者,我国牛肉的消费旺期是在每年的仲秋节到春节这段时间,其他时间牛肉消费需求弱,肉牛价格自然走低。
二是金融危机冲击。2008年入冬以来金融风暴席卷全球,很多发达国家对牛肉的消费量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特别是经济萧条导致旅游行业的下滑,来往我国的外国旅游者数量明显减少,我国各地区的牛肉消费群体随之萎缩,国内牛肉价格的上涨趋势受到抑制。周长亮告诉记者,现在外地客户基本上已经停止在当地收购肉牛,他所饲养的肉牛只能依靠本地销售。
风起于青萍之末,业内专家认为当前要高度重视肉牛养殖出现的下行端倪,不要任之发展等到被动时才来“救市”,要借鉴生猪和奶牛生产起伏的教训,早作准备,稳定养殖环境,建立肉牛养殖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
一是积极推动肉牛养殖规模化发展,规模牛场在提高饲养水平、产业化进程中起到了先导作用,是养殖户对接高科技、承接国家扶持政策的有效载体;一时难以形成规模养殖的,可以先联合起来,组成养殖协会和合作社,提高肉牛养殖者的自我保护、信息交流能力和在产业发展的话语权,这既是应对当前困境的应急之策,也是促进山东省肉牛养殖健康稳定发展的长远之计。
二是提高养牛业科技含量。要从根本上提高养牛经济效益,必须努力提高养牛科技水平,普及科学养牛知识,推广先进养牛技术。肉牛养殖的经济效益主要表现在增重方面,而增重的高低往往与精料用量有关,即精、青、粗饲料加工调制合理搭配利用,高精料不行,单纯秸秆也不行。同时要加强对于肉牛养殖者的培训,使之成为能生产、懂经营、会管理的专业生产经营者。
三是加强肉牛市场预警信息的分析与发布工作,规避产业风险。当前肉牛养殖过程中主要存在市场供求、疫病和质量安全三种风险。因此我们要密切注意肉牛养殖和牛肉消费市场的起伏变化,加强对产业趋势、供求变化和成本效益的分析预测,增强肉牛养殖抗风险能力,稳定养殖情绪,避免造成肉牛养殖一哄而上、一哄而下的产业波动。
四是国家应对规模养殖户给予财政补贴,或在贴息贷款、活牛保险等方面给予优惠。刘宪论告诉记者,当前对于肉牛养殖业发展制约因素之一就是资金不足,肉牛养殖周期长、投入大,许多农户受困于资金瓶颈,无力扩大规模。养殖户特别希望国家能够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加大对规模化肉牛养殖特别是母牛饲养的信贷扶持,或在贴息贷款、活牛保险等方面给予优惠,从而有效推动肉牛规模化养殖的快速发展。
五是开发肉牛新品种,发展高档牛肉生产。依托山东省鲁西黄牛和渤海黑牛的资源优势,加快培育适应我国消费市场的肉牛新品种。同时要加快开发适合地区特点的肉牛专用饲料,加强肉牛繁殖技术、牛肉分级和评价标准等方面的研究,发展具有我国特色的高档牛肉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