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水产 » 正文

龙虾产业:价格涨销路不愁扩大养殖却难推开

  作者: 来源: 日期:2009-07-06  
     每年一到初夏,餐饮市场上最引人注目的一道菜便是小龙虾了。数年前,龙虾还主要在南京和苏北的饭店餐厅时兴,近几年,整个苏南乃至上海、浙江也一虾风行,其中烹制方法独特的盱眙龙虾更是名声响遍大江南北。

    随之而来的一个问题是:早些年还是百姓家常菜的龙虾,如今身价暴涨,成了一般人消费不起的“贵族菜”。

    身价10年暴涨30倍

    6月25日上午,记者在南京惠民桥水产市场看到,小龙虾批发生意特别好,价格也很高。以红壳龙虾为例,只重8钱以上的龙虾每公斤26元,1两以上32到34元,而1.2两以上的每公斤则达44元!而且货源很紧,基本上供不应求。宁昊批发部老板告诉记者,这种情况,从去年就开始出现了。

    惠民桥水产市场有关负责人也证实,今年龙虾批发价比去年的确高出不少,特别是8钱以上的龙虾上涨了30%,目前惠民桥市场龙虾日交易大约在20吨,比前几年少了一半。“这主要是因为苏州、无锡、常州、上海等地的消费量增加,分流了一部分南京龙虾的货源。”一位多年从事龙虾经营的店主对记者说,龙虾的身价从10年前的1元1公斤涨到如今的三四十元,没有一种水产品的身价涨得这么快,“过去龙虾货源充足,每天可以拿好几吨,现在能拿到几百公斤就不错了。”

    批发价这么高,烧制好的龙虾价格更令人望而却步。记者看到,南京大街小巷的饭店竞相以龙虾作时令特菜招徕顾客,十三香龙虾、清水龙虾、牛奶龙虾、冰镇龙虾,各种龙虾宴层出不穷。南京政治学院附近一家饭店,一小盘龙虾要价128元,记者数了一下,也就20来只,摊到每只虾要6元多。南京新街口一家高档餐厅,“十三香龙虾”标价是每份300元,大概1.5公斤,“的确,这样的价格一般人真吃不起。”

    养殖技术难关已基本攻克

    龙虾价格这么高,为什么不多养一点呢?

    在盱眙县官滩镇甘泉圩,记者看到了成片的龙虾养殖塘口,这里是江苏省龙虾生态高效养殖示范园的万亩养殖基地,其中精养面积达7000亩。

    “园区生产的龙虾主要销往南京、上海、宁波等地。去年单是养一季龙虾,亩均纯效益2000元。今年我们改进了养殖技术和管理水平,亩均纯效益能超过3000元。”园区负责人、满江红龙虾产业园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魏尤彩介绍说,该公司2007年将盱眙境内低产、低洼田地改造成为适合小龙虾繁殖生长的塘口,引进澳大利亚淡水龙虾养殖技术,并与上海海洋大学、省淡水研究所的专家团队合作,也吸收当地养殖的“土技术”,逐渐形成了一套成熟的龙虾人工养殖技术。“龙虾人工养殖的技术难题已基本解决了。”魏经理说,“人工养殖龙虾首先要解决的是苗种问题,我们通过人工育种的方式,已能大大提高苗种的存活率,为规模化养殖打下基础。”

    由于龙虾的养殖具有季节性的特点,8月份,捕虾季节结束后,龙虾就会钻入地下,逐渐进入冬眠状态,如何在这段时间发挥土地的效应呢?“龙虾捕虾期过后,还能在水中进行各种鱼类的套养;8月份开始养殖河虾,春节期间就能卖出高价;如果更早一点开始套养螃蟹,10月份又有可观的收入。通过这些方式,能使亩产的综合效应大幅度提高。”魏经理说。

    江苏省海洋渔业局有关人士介绍说,去年全省小龙虾养殖面积达到40.2万亩,产值8亿多元,养殖产量、产值均占全国总量的16%左右,但比起我省河虾100亿的产值,还有不小差距。“面对突然放大的市场需求,我省鼓励更多的农户养小龙虾,做大龙虾产业。”

    “养殖惯性”还是一道槛

    不算套养其他水产,光是养一季龙虾,亩均纯效益就达3000元,而且,人工养殖龙虾还可以利用沟渠、低洼地等“边角料”资源;更重要的是,根本不愁销路,那么,农民兄弟为什么不多养一点呢?这背后的原因比较多,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是龙虾种苗繁殖成本比较高。

    盱眙县渔业局有关专家告诉记者,培育1斤虾种的成本为20元,而自然繁殖的成本才8元,养殖户都不愿意接受人工繁殖的虾种;而且,龙虾抱卵量小,产籽量有限,且一年只能产一茬,生长过程中还有自相残杀的习性,人工培植种虾有比较大的风险。虾种不多,扩大养殖面积就无从谈起了。

    众所周知,无论是育种还是养殖要求,螃蟹都是众多水产品中难度最高的,为什么螃蟹养殖已经大规模推开,而龙虾养殖却步履蹒跚呢?

    “这与农民的养殖习惯有关,”高淳县螃蟹养殖大户邢青松说,“农民一般不敢冒险从事自己不熟悉的行业。漆桥镇一位农民在镇政府支持下,前往外地学习龙虾养殖技术,学成后在家乡开始养殖。镇政府也鼓励其他农户一起养殖,出乎意料的是,几乎没有农民愿意参与,农民依然从事已经熟悉了的螃蟹养殖。”

    邢青松还说,当初开始养殖螃蟹时,蟹苗都是到连云港购买的,后来由于政府重视,在高淳当地建立了育种场,种苗成本得以大大降低。“如果龙虾育种也能像螃蟹育种一样得到重视,农民看到有这么好的效益,那么,形成规模养殖应该不是难事。”

    由此可见,改变农民的“养殖惯性”有时候需要政府发力。以赣榆县为例,该县目前是全国最大的泥鳅养殖基地,亩均水面纯效益最高超过10万元。可是,当初扩大养殖时,却遇到很大障碍,很多农民甚至去镇政府上访阻挠养殖。最后是在县、镇两级政府做了耐心细致的工作、并给农民算账后才推开的。“现在,要是不让农民养泥鳅,农民要跟你拼命了呢。”熟悉赣榆泥鳅养殖由小变大的一位人士说,“有了好的致富项目固然重要,政府助推同样不可缺少。”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