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解决当前“猪贱伤农”的突出矛盾,调控养猪业的周期性起伏,稳定养猪户的收益和消费市场供应,甘肃相关人士建议,各级政府应加大生产和消费环节的调控力度,平抑由供求不协调而产生的“周期律”,多策并举稳定养猪业。
甘肃省统计局农村统计处处长路民生表示,当前应加强宏观管理和指导,使生猪饲养走上均衡生产、有效供应的良性循环。建议国家调整母猪补贴政策,把母猪补贴的规模控制在2008年年底水平,取消对新增母猪的扶持,实行总量控制,引导养殖户合理控制能繁母猪补栏规模,防止由于过度补栏造成生猪供过于求,产生连锁反应。同时,适当增加猪肉储备,减少市场供应,遏制价格下行速度。
甘肃省农牧部门认为,要逐级建立健全生猪产销信息网络和预警预报体系,及时掌握市场动态,对生猪生产形势作出准确判断。由政府出面帮助规模养殖企业和养猪大户协调解决贴息贷款,解决他们周转资金不足的问题。积极引导各地加快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逐步形成以大规模饲养为主、中小规模饲养为辅、散养户为补充的生猪产业格局。同时,将生猪养殖与沼气建设结合起来,扩大效益,减少损失。
专家还提出,猪肉价格大起大落,与流通渠道环节过多有关系。专家建议,与发展规模养殖企业相对应,还应重点发展屠宰企业,规模养殖的生猪直接进入屠宰企业,然后由养殖企业或屠宰企业将猪肉直销超市和市场,这一措施缩短了流通环节,减少了猪贩子和肉贩子从中渔利的可能性,也可保证猪肉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