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水产 » 正文

泥鳅养殖技术要点

  作者: 来源: 日期:2009-06-04  
     --兼答广大读者问近来,读者纷纷询问泥鳅养殖方面的问题。为此,我们特邀河北省水产技术推广站推广研究员康辰香撰稿,希望能给大家提供帮助和指导。———编者

    

    近年来,泥鳅的人工养殖已越来越为广大养殖户所看好。然而,由于农药的大量使用以及捕捞强度加大等原因,导致泥鳅的天然资源减少。另外,养殖泥鳅的水域一般较浅,且多为静水状态,所以养殖水质容易恶化。因此,泥鳅养殖应注意科学合理投喂与施肥,且放养密度要恰当,并经常加注新水,以保持水质清新。

    

    1.饲养环境

    

    泥鳅的饲养环境应选择在避风向阳、靠近水源的地方。泥鳅对水质的要求不高,但被农药污染或化学药物浓度过高的水域不能用来养殖。苗种放养前,要将池塘进行彻底清整、消毒,并在池塘中种植一些水生植物,给泥鳅提供一个遮荫、舒适、安静的生活环境,同时,水生植物的根部还为一些底栖生物的繁殖提供场所,为泥鳅提供天然饵料。

    

    2.苗种质量

    

    要选择体质健壮、活动力强、体表光滑、无病无伤的泥鳅苗种。

    

    3.苗种消毒

    

    苗种放养前,最好用2%~3%的食盐水浸浴5~10分钟,以杀灭其体表的病原体。

    

    4.放养密度

    

    在泥鳅养殖期间,如放养密度低,则造成水资源的浪费,放养密度过高,又容易导致泥鳅患病。一般放养体长3~4厘米的夏花100~150尾/平方米,体长在5厘米以上的苗种可放养50~80尾/平方米,条件好的情况下可适当增加放养量,否则要适当减少放养量。

    

    5.饲料管理

    

    泥鳅是一种杂食性的淡水经济鱼类,尤其喜食水蚤、丝蚯蚓及其他浮游生物,但动物性饲料一般不宜单独投喂、否则容易造成泥鳅贪食、食物不消化、呼吸不正常甚至“胀气”而死亡,对腐臭变质的饵料绝不能投喂,否则泥鳅易患肠炎等疾病。

    

    6.水质管理

    

    养殖期间,抓好水质培养是降低养殖成本的有效措施,同时符合泥鳅的生理生态要求,可弥补人工饲料营养不全和摄食不均匀的缺点,还可以减少病害的发生,提高产量。泥鳅放养后,根据水质情况适时施用追肥,以保持水质一定的肥度,使水体始终处于活、爽的状态。

    

    河北省水产技术推广站康辰香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