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生猪及猪肉 » 正文

猪肉价格为何持续走低

  作者: 来源: 日期:2009-04-23  
     今年以来,生猪价位持续走低,下降幅度远远大于饲料价格下降幅度,导致养猪效益大幅下滑。

    根据对宜昌双汇、武汉中粮、仙桃绿生、黄石联海等4家生猪屠宰企业的调查,1月至3月,生猪收购均价每公斤(下同)分别为14.18元、 12.95元和12.08元,环比依次下降9.5%和7.2%;最近一周的4月13日至19日,生猪收购均价由11.21元下跌至10.87元,环比下降 3.2%,同比下降65.5%。

    据对黄陂、当阳等地生猪养殖场的调查,目前生猪出场价最低的降到了每公斤8.6元,而盈亏平衡点约为11元,养猪已处于亏损状态。

    省畜牧兽医局畜牧处处长丁山河分析,本轮生猪价格下跌出现“早、怪、奇”三个现象: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猪市价格2008年5月开始下滑,除元旦、春节有小幅回升外,春节过后持续走低,将养猪的每3年一轮的下降周期约提前了半年;

    尽管肥猪价格走低,但受众多规模化养猪场投产拉动,母猪价格仍然俏销,预计今年新增种猪需求将达10万头;

    沿海销区价格比产区率先下跌,目前我省产区和销区生猪收购价格相差不大,而四川产区甚至高于广东等主销区。

    多重挤压导致价格下行

    专业人士分析,目前生猪市场价格走低,受多重因素影响。

    首先是生猪出栏的恢复性增长。2007年在猪价高涨的形势下,能繁母猪数量大幅增加,使商品猪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生猪出栏量恢复性增加。据财政部信息,2008年全国共出栏生猪6.1亿头,按保险数计算,能繁母猪存栏4650万头,同比分别增长7.94%和9.83%。

    今年一季度,我省生猪生产总体保持稳定增长态势,生猪出栏1270.87万头,同比增长9.3%。

    出栏量的增加,即是供给的刚性增加。

    而与此同时,猪肉的消费呈刚性下降。受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年下半年大量农民工返乡,团体消费下降。

    调查还显示,今年元月份,宜昌双汇等4家生猪屠宰企业的日均屠宰量为5438头,2月份为3671头,3月份为3360头,深加工需求逐月减少。

    供给增长与需求萎缩的双重挤压,直接导致猪价节节下行。

    一季度,我省生猪存栏2612.87万头,能繁母猪存栏276.28万头,同比分别增长13.4%、19.7%。

    从存栏量还可看出,生猪存栏量仍在刚性增长,预示着未来的出栏量仍将刚性增加,如果消费需求没有增加,猪价和肉价将难抵下行压力。

    从猪价具有的周期性波动特性分析,目前猪价正处于下降通道之中。

    专业人士预计,生猪市场价格将于端午节前后出现小幅反弹,9、10月份可能回暖。

    期待合理调整产业利益关系

    在低迷的生猪市场里,养殖与加工的利益究竟是如何分配的?

    全国养猪协会副会长、天种公司负责人王振华算了一笔账,4月初,以屠宰一头100公斤的生猪为例,收购价10.4元,成本为1040元;按出肉率72%计算,可出猪肉72公斤,按20元价格销售,可得收入1440元;猪副产品如头45元,脚12元,肠5元,其他10元等,合计收入72元,两项收入合计1512元,扣去活猪成本,可得利润400多元,再扣除人员工资、管理费、水电费等80多元,可获纯利300多元。而养殖户的利润,以10.4元单价计算,比较11元的盈亏平衡点已经亏本。

    生猪产业链由饲料生产、生猪养殖、屠宰加工、猪肉销售、居民消费等多个环节构成,涉及饲料企业、养殖企业(户)、购销加工企业和消费者等不同利益主体,这些主体之间既互相依存,又互相制约,但从利益分配和承担风险的程度看,养殖企业(户)始终处于弱势地位。

    饲料企业可以将风险转嫁给养殖企业(户),而养殖企业(户)不一定能将风险转移给购销和加工企业。生猪购销和加工企业,由于其所处地位的垄断性,可通过降低收购价、减少屠宰量和提高肉价等办法将风险分头转嫁给生产者和消费者,也就是说,购销加工企业成了生猪产业链各环节中“旱涝保收”的一环。

    为了确保通过拉动猪肉消费,达到稳定或提高猪价,保护生猪业发展的目的,业内人士建议,改变目前生猪流通体制,允许定点屠宰点宰杀的生猪自由流通,鼓励发展猪肉零售业,打破购销企业一家独大的垄断局面。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