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产后,日产量可达6000头,年产量可达200万头。”云南神农农业产业集团董事长何祖训说。而更重要的是,投产后它将成为我省第一家集生猪屠宰、冷却肉生产、冷藏储运、冻品批发零售为一体的大型肉类加工企业。
今年产值15个亿
何祖训说:“我们2009年的目标是15个亿。”相比于2008年11.3亿的产值,今年云南神农肉业食品有限公司产值将增长近33%。在全球金融危机持续未退,市场信心不足的大环境下,这样的回答让人感到的不仅仅是胆量,更是实力。
近日,记者来到云南神农肉业食品有限公司,看到总投资约2.4亿元的一期工厂建设已进入收尾阶段。目前,职工招聘和培训正在紧锣密鼓地展开,投产后,职工人数将由现在的180人增至400人。
据介绍,一期顺利投产后,神农肉业食品有限公司将开始向二期熟食品加工生产迈进,届时,它将完成由前端养殖、中端屠宰到终端肉类产品深加工的整个产业链建设。
控制污染,根本在“绿色生产”
在神农肉业食品有限公司记者看到,主要车间出入口处设置有暗道或风幕以防止苍蝇进入。生产区内,各加工间的工艺布局全部按单层水平布置,工艺流程要求清洁区与非清洁区严格分开,产品与污畜、废弃物进出不同的通道,这样可防止迂回,避免牲畜之间、牲畜与废弃物之间产生交叉污染。
此外,生产人员必须经过更衣、淋浴、手脚消毒后方可进入生产车间。工作台上都为工人设有洗手的水龙头,分割加工设备采用不锈钢金属和符合食品卫生的材料制作,且全部采用臭氧杀菌。
能源方面,虽然采用燃气燃烧高温燎毛、280度高温消毒杀菌等高能耗系统,但从节能减排的角度出发,公司主要以太阳能为主能源,仅选用了一台2T的燃油,供阴雨天和太阳能不足的时候使用。
日处理1500吨的自动化污水处理系统,实现达到标准的排放。
与传统手工屠宰流程相比,此流程在环境卫生与节能减排上无疑更让人放心也更值得推广。商务局的资料显示,今年9家屠宰企业搬迁整合过程中,厂房投资1亿多元,生产设备投资1亿多元,相信在生产流程上能够看到一定的提升。
冷鲜肉销售将成大势所趋
去年的三鹿事件如一剂猛药,使食品安全问题再一次成为消费者和食品生产企业关注的焦点。而在具体的消费过程中,相比于有包装盒(袋)的其他产品,消费者在购买热鲜肉时的判断标准往往是模糊的。
早在去年6月,神农肉业的猪肉在扫描条形码时就可同时显示该产品的相关信息,如所吃的饲料、免疫、检疫、病史等。“全程实现可追溯”何祖训说。
从食品安全上讲,神农肉业的产品有质量保证,且有据可依。而何祖训也有自己的焦虑,他说:“目前老百姓普遍存在认识上的误区:认为所谓‘土’的就是‘原生态’的,而所谓‘原生态’的就是‘健康的’。相比于标准化、可追溯的冷鲜肉,他们认为市场上的热鲜肉(指清晨宰杀、清早上市,还保持着一定温度的畜肉)要更‘新鲜’。而在发达国家,50多年以前更规范、更安全的冷鲜肉销售就已经在市场上广泛推广了。”
他介绍说,生猪宰杀后,体内的化学变化会使体温升高至30-40摄氏度,加之畜肉表面潮湿,为细菌的过度繁殖提供了适宜的条件。在炎夏,几个小时后,热鲜肉的带菌量就会不计其数,不仅极易腐败变质,而且还会造成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而冷藏销售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目前国内北京、上海等市政府已强制实施冷鲜肉销售。”何祖训说。
整合利于政府监管
据商务局提供的数据显示,2009年1月份和2月份我市检出的病害猪分别为255头和262头,按我市日消费生猪6000头计算,病害猪所占比率分别为 4.25%和4.37%。如若一些不法分子钻政府监管部门的空子将其流入市场,就会对消费者健康造成威胁。“整合后将更加有利于政府监控管理,提升食品安全。”何祖训说。
此次生猪定点屠宰企业整合提升是政府提升传统产业的开始。我市目前的生猪屠宰企业过于分散,且标准化程度不高。相信整合提升后能在环保生产、食品安全、产业链延伸、品牌意识以及产品可追溯上看到相应变化。而要完善整个生猪产业链、走出一条绿色健康的现代农业之路,摆在企业面前的路还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