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生猪及猪肉 » 正文

生猪价格涨势急转直下 部分养殖户开始亏本

  作者: 来源: 日期:2009-04-08  
     我国生猪价格经历暴涨后开始持续下跌,目前一些地方猪价已跌破成本价,个别亏损养殖户开始宰杀母猪。记者近日在生猪养殖大省湖南调研时,一些养殖户和专家建议,国家除了在生产环节进行扶持外,迫切需要建立健全规范有序的生猪市场体系,通过市场和政府调控的双重手段来稳定生猪产业发展,避免周期性波动。

    猪价持续下跌的同时,饲料价格却不断上涨,更加挤压了养殖利润空间。湖南省畜牧水产局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湘北及湘中部分高密度养殖区已经跌破成本价。湘潭县响水乡青竹村养殖大户卢国良告诉记者,目前养殖企业和大户靠规模经营,勉强能够维持运行,而一些散养户基本是亏本的,尤其是高价购进仔猪的散养户,亏本更为严重。

    湖南正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畜牧分公司总经理贺赛美介绍,根据他们企业的成本测算,每公斤11元是生猪价格的临界点,低于这个价格企业就要亏本。他说:“广东市场考察,发现受经济形势影响,一些出口导向型企业破产关闭后,抑制了猪肉消费,而这段时间生猪养殖发展速度又比较快,产量快速发展,从目前现状看,国内猪肉整体消费已趋于动态平衡。”

    湖南省农业厅厅长程海波分析指出,国家对生猪生产的调控主要体现在生产扶持、财政补贴和提高流通效率上。每当生猪供求关系紧张、猪价上涨时,国家从保护养猪积极性和消费者利益出发,实行肉价补贴、生猪补贴,刺激生产供应。每当生猪供给比较宽松、猪价下跌时,则主要依靠市场调节,造成“猪贱伤农”减少生产,于是我国生猪生产和猪肉价格就呈现出周期性波动的特点。

    记者了解到,当前我国生猪收购价格迅速回落,但猪肉价格并没有同步回落。业内人士分析说,目前,承担生猪集中批发交易功能的市场主体是生猪定点屠宰场,绝大部分地区的生猪定点屠宰场不是适应生猪流通需求建设的,而是在生猪统销派购体制下的国有生猪购销企业――肉食品供应企业,实行生猪“定点收购、定点屠宰、定点批发”的僵化模式,造成市场缺乏竞争性,并导致出现一定程度的垄断特征,广大养殖户无法与定点屠宰企业和生猪龙头企业在价格上实现对等话语权。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