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转变草原畜牧业运行机制,从计划配置资源转向宏观调控下市场配置资源,在实行“牲畜归户、私有私养、自主经营、长期不变”的生产经营责任制基础上,全面推行“草原公有、承包经营”的草原承包责任制,使草、畜等生产资料得到重新合理配置。目前,全省牧区、半农半牧区草原承包面积1.8亿亩,占全省草原可利用面积2.41亿亩的74.7%,建设“六化”家庭牧场1.3万个;农区实施封山禁牧,建设养殖小区2050个。引导牧民从放牧为主转向放牧与舍饲圈养相结合,改变了过去牧民“逐水草而居”、以草原为生产和生活资料的粗放型畜牧业方式。
与此同时,甘肃省加大了草原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实施退牧还草、草原围栏、人工草地、牲畜棚圈等工程,推行舍饲半舍饲圈养、季节性放牧、划区轮牧等科技兴草兴牧生产,实现了禁牧不禁养、减畜不减收,全省草原畜牧业商品化程度日益提高。去年,全省牛、羊出栏量分别达到了167万头和1160万只,比上年分别增长9.5%和18.6%,牛羊肉价格平稳走高,育肥出栏肉牛、肉羊每头(只)均获利分别达800元、160元。同时减轻了天然草原放牧压力,改善了超载过牧,初步实现了草畜平衡,全省重点区域草原退化趋势得到有效遏制,草原植被覆盖度明显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