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农业部统计,截至去年11月份,猪肉平均价格已经连续9个月下降,比去年2月份最高价下降25.4%;与粮食等其他农产品相比,猪肉下降时间最长、降幅最大。“养猪如炒股,涨跌揪人心。”看着肉价下滑,最揪心的恐怕还是在亏损边缘徘徊的养殖户们。近日,就有养殖户反映,2008年下半年以来一路下滑的生猪价格,为什么没有像猪价走高那样引起高度重视?牛年,生猪还能牛起来吗?
让养殖户们不安心的,说白了不外乎这样几条:一是生猪价格下来了,对猪肉的临时价格干预措施也取消了,国家会不会出台措施托住生猪价格呢?二是生产上去了,国家还会不会继续扶持生猪生产?今年还有没有能繁母猪补贴,有没有对规模养殖的资金扶持?三是今年国家将提高小麦、稻谷的最低收购价,加大对玉米、大豆等的临时收储力度并顺价销售。如果粮价如预期那样稳中有升,可以预见的是饲料等养殖成本将维持高位,那么有没有相应的养殖补贴政策呢?可见,对刚刚经历了价格“过山车”的生猪养殖户来说,稳价格,关键是要完善扶持政策,要明确扶持的重点和方向。他们说,政府抓生猪生产必须有一个稳定的政策框架,不仅让搞养殖的感觉到政策的可靠,也要引导整个养殖行业科学发展。
对于完善生猪生产扶持政策,养殖户们希望:设立生猪生产调节基金,亏损时期用于补贴重点种猪场保护种猪生产能力;扶持规模化养殖,增强生猪产业的抗风险能力;建立生猪养殖信息公开制度,对生猪、能繁母猪的存栏、出栏情况定期公布,避免信息不对称造成的产销脱节。这些建议共同的特点是偏重于对生产能力的提高,偏重于对市场风险的规避,而这些,也正是“保价格促生产”的应有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