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的生猪、仔猪、猪肉市场价格波动较大,由年初每头猪近千元的利润到如今的微利,甚至亏损,大半年的时间,利润落差上千元,俨然像坐了趟“过山车”。探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产能过剩是造成价格下降过大的主要因素。一是2007年5月份猪肉上涨后,各地养殖场(户)补栏母猪积极性高涨,生猪生产开始进入恢复期。根据母猪生产周期推算,一年后,即2008年5月份后生猪出栏量将开始增加。二是年初我省生猪市场高位运行,多数养殖户继续看好,不惜高价购进仔猪,下半年后,生猪集中出栏,造成市场饱和。三是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抑制了居民对肉制品的消费,在供大于求的情况下,价格下降在所难免。但价格下降之快、幅度之大,使人始料不及,其中缘由,值得我们认真探析,以备以后规避风险。
因此,特提出以下建议:一是走规模化养殖之路,增强抗御风险能力。规模养殖可以有效推进生猪标准化生产,降低养殖成本,提高疫病防治率,进一步提高质量,养殖厂可与屠宰厂、冷库、肉制品加工厂等建立产销对接,实行定单养殖,收益相对稳定。二是建立生猪最低保护价制度和完善落实猪肉储备制度。在认真落实好国家现有母猪保险、补贴等政策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起稳定生猪发展的长效机制。各级政府应完善落实猪肉储备制度,以便猪价下跌时适时收购,保护养殖场(户)的利益,肉价上涨时适时投放,保护广大消费者的利益。三是建立信息预警制度。建立从生产到市场全方位、全过程的监测预警体系,包括生猪存栏、出栏、市场需求、供应、地区间盈缺差余、市场调动情况等,统筹考虑,提前调控,预防生猪生产周期大起大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