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收虾工作已经基本结束了。”收虾的梁老板点燃一根烟,凝望着远方,悠悠地说道。然而,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才刚刚拉开序幕,全球正面临着严重的金融危机,水产品出口加工业处于风暴的漩涡之中。
南方农村报记者调查发现,金融海啸对水产品加工业的影响目前暂时还没有表现出来,在广东,对于产品种类丰富,销售渠道多样化的大企业来说,金融危机的影响有限;而对于产品和销路单一的中小企业来说,金融危机使得他们正经受着生死存亡的考验。
出口形势日趋严峻
有专家指出,金融危机对水产出口加工业的潜在风险较大:一是国外消费不足,出口需求量下降;二是汇率下降,出口企业利润空间压缩;三是出口技术壁垒日益提高,不确定因素增加。如果上述因素叠加,势必导致出口加工企业成本上升,利润下降,出口受阻,出口企业将出现倒闭潮,势必对出口品种单一、市场集中的“一鱼一虾一产业”造成沉重打击。
“目前水产品出口已经走到了瓶颈阶段”,粤西某中小型水产品加工企业张海经理(化名)脸色凝重,一字一顿地说道。受美元贬值、石油价格飚升、美国经济放缓、水产品质量安全和消费者信心下降等因素的影响,水产品出口加工企业利润降低,中小型加工企业日子过得很艰难。据海南三亚商务局数据,今年前10个月,当地出口企业的利润平均降幅为20%左右。
2008年上半年,我国水产品出口量139.9万吨,同比下降5.3%,对日美出口继续下降,其中对日本和美国的出口额同比分别下降15.6%和2.8%,对俄出口未能继续保持上年的高速增长态势,出口额仅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我国上半年水产业出口表现平淡。
据统计,广东省2008年1-9月对虾出口量7.58万吨,较去年同期6.25万吨增长21.28%;出口额4.57亿美元,较去年同期3.35亿美元增长36.42%,增长幅度均较大。2008年1-10月,仅湛江地区水产品出口额就达3.8亿美元。广东省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会长邓家焯表示,金融危机对经济实体的影响具有滞后性,所以1-9月对虾出口变化不大,因为1-9月的订单是今年上半年签订的;金融危机对对虾出口的滞后影响或到今年12月与明年1月才会有所表现。
帮扶政策起效缓慢
为提高出口加工企业出口积极性,10月21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出《关于提高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的通知》;11月17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发出暂缓最低工资标准的调整通知,意在降低企业劳动力成本,以稳定劳动关系,缓解就业问题。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国家帮扶政策能够减少加工企业的压力,但见效缓慢。“出口退税率要到年底才结算,目前还看不到任何有利之处。而且到了年底退税与否还要看当地政府的财政情况,国家的帮扶政策对我们来说还是个未知数。”张海经理说。
汕头市水产加工进出口协会会长陈耀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出口退税率提高能够增加企业的利润空间,但是,由于出口退税率的申报、评估需要时间,退税评估最快也要一个季度才能完成,因此近期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提高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的利好效应还没有表现出来,“至少要到明年才能体现出来。”
据了解,近两年来,广东绝大部分加工企业的产品,已经成功从初级向深加工转型。湛江海关数据显示,今年前10月,该市鲜冻对虾、冻虾仁粗加工产品较去年同期分别下降62.7%和91.7%,而深加工对虾产品则增长37.5%。此次国家的帮扶政策对很多水产品加工企业没有直接的利好帮助。
粤西某大型水产品加工企业刘兵总经理(化名)告诉记者,目前该公司出口加工水产品执行征17%退13%的税率标准,而国家调税针对的水产品主要是初级加工品,据他介绍,很多企业已经转型出口深加工制品,“出口退税率的提高对大家没有直接的利好影响”。
在谈到国家暂缓最低工资标准的调整通知,刘兵表示,作为行业的龙头企业,他们员工的工资水平远远高于国家最低工资标准,这个政策的出台对他们没有直接影响。邓家焯表示,这只能对那些工资水平还处于最低工资标准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有帮助,而对于那些企业经济效益好的企业并不存在利好。
整洁的加工车间内,工人们正熟练地操作着,生产秩序井井有条。“由于今年的虾价比往年高,我们库存不是很多,但一切工作还是按部就班,员工比较稳定,我们目前没有裁员的打算,明年也不会。”张海说道,“那么你们如何解决开工不足?”记者问道,“第一我们不会裁员,第二将生产班次由原来的2-3班缩减为1班,第三增长春节休息时间,在休假期间还是继续发放生活费。”张海回答道。
“我们的库存很充足,仍然在不断收虾和招工”,刘兵说道,其公司具有强大经济后盾,与张海的情况大为不同。
但是对许多出口企业而言,全球经济不景气导致外需减弱已是客观现实,订单减少、生产规模收缩将是今后一段时间企业面对的共同难题。
多种措施应对危机
以湛江地区为例,全市共有44家水产品出口加工企业。据湛江海关数据显示,2008年1-10月,出口额大于5000万美元的大型企业仅一家,出口额2000-5000万美元的中型企业有5家,出口额低于2000万美元的小型企业达38家。面对当前经济形势,每个企业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而中小型企业面临的压力更大。
有些企业表示要两条腿走路,在巩固传统出口市场的同时,不断开拓其他新兴出口市场以及转攻国内市场,积极化解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目前,扩大内需的意义已是不言而喻。”湛江恒兴水产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林德文表示,国内市场很大,在当前经济环境下转内销是首选。
据刘兵介绍,目前该公司产品主要销往美国,并不断扩大其在日韩、欧盟、非洲国家的市场份额。在当前环境下,该企业正逐渐增加内销份额。早在2004年,已经在北京、沈阳等地成立国内市场分公司,为开拓国内市场做部署;今年初,该企业将扩大国内市场份额提上日程,两条腿走路,从而减少对出口的过分依赖。
“开拓国外新市场也是必要的。”亚洲海产王长超表示,该公司在南美洲、沙特阿拉伯、以色列都有订单,每个月发往这些地区的产品量达7、8个柜。
而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降低生产成本,保证产品质量是出路。张海经理介绍,他们企业正进行从上而下的内部节能生产管理,减少开支,与辅料添加剂供应商做好沟通,降低进货价,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产品单一,60%-70%的产品主要销往美国,此次的金融危机令我们手足无措。”张海很无奈,据了解,去年该公司与台湾还有小额贸易,但今年这种贸易形式却又停了下来,使得其销售过分依赖于美国市场,在金融危机中处于不利地位。
邓家焯建议,一是企业要积极主动开拓新市场,包括国内和国际市场;二是要把好质量关,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因为越是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越要小心谨慎,从而保持消费者的信任度;三是企业要多开发新品种新产品、走产品多样化道路,以满足各级消费者的需求,从而拓宽市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