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美国在2003年对越南出口鲶鱼实行了反倾销制裁,四年后的2007年6月又对中国鲶鱼产品实行抵制,但却意味深长地对中国罗非鱼“刀下留鱼”,这也是美国鲶鱼产品进口量下降到很低水平的重要原因。其次,鲶鱼与罗非鱼比较,罗非鱼鱼味更浓,异味很少,而鲶鱼异味突出,这也是鲶鱼进口量远远小于罗非鱼的原因。再一个原因,就是美国本土淡水鱼主养品种就是鲶鱼,却很少罗非鱼养殖,为照顾本土养殖户情绪,美国对鲶鱼产品实行了护犊式的保护政策。
2007年,美国进口罗非鱼17.37万吨,比10年前2.44万吨增长611.88%,年均增长率高达61.11%。如此之高的增长率说明,近年来,美国市场消费者对罗非鱼产品给予了高度的认可。
进口罗非鱼产品结构的变化
2007年,美国进口罗非鱼片10.06万吨,同比增长35.2%,占其罗非鱼进口总量的57.91%,与上年同比提高了10.92%,增幅凸显;进口整条冷冻鱼4.69万吨,同比下降23%,与2006年同比下降了11.4%;鲜鱼片进口2.62万吨,同比增长13.4%,增幅成亮点。可喜的是,在美国绝迹四年之后,今年1季度,中国的新鲜罗非鱼片再次进入美国市场。虽然300吨是个几乎微不足道的数字,但却意味着中国新鲜罗非鱼片再次实现了在美国市场零的突破。
新鲜罗非鱼片的价值远高于冻品。2005年,美国新鲜罗非鱼片进口平均价格为每公斤6.156美元,同期中国出口冷冻鱼片的价格为每公斤3.01美元,平均差价达3.146美元。虽然航空运输与轮船运输相比有着运输成本的差距,但是鲜品减少了长达1个月以上的冷藏保管费,减少了速冻加工费,在资金短缺的今天,航空鲜品运输得到的是宝贵、稀有的资金周转,降低了利息费用,这才是关键所在。其实,在2004年之前,中国一直有新鲜鱼片向美国出口,只是在2004年以后才停止鲜品出口。2003年,中国出口美国新鲜罗非鱼片占当年美国新鲜罗非鱼片进口总量1.79万吨的4.78%。据统计,2007年从亚洲到美国的冷藏货物猛增23%,达到17万TEU(标准货柜)。其中来自中国货物增加72%,达到6万TEU,折合冻品货物102万吨。就食品而言,中国出口美国的原生态初级产品,基本上采取海上冷藏运输。
进口罗非鱼原产地情况的变化
台湾省最早是美国罗非鱼进口第一大区,1996年向美国出口罗非鱼1.5万吨,占美国当年进口总量1.9万吨的78.9%,占绝对统治地位。中国大陆当时向美国出口的罗非鱼片只有243吨,是台湾省出口数量的1.62%。但到了2002年,中国大陆出口到美国的罗非鱼猛增到2.44万吨,占当年美国进口总量6.72万吨的36.3%,超过1/3市场份额,以领先台湾省2.06万吨水平在美国罗非鱼市场上拔得了头筹,从此一发而不可收,连续7年保持第一。 2007年,中国罗非鱼出口美国12.2万吨,稳坐美国罗非鱼市场霸主的交椅。
厄瓜多尔也是美国罗非鱼市场的主要供应者,在出口数量上也有着超速度的发展。厄瓜多尔出口到美国的罗非鱼从1996年的960公斤,发展到2007年的1.25万吨,以1202%的增长率成为美国市场的第三大供应国。由于地理位置上的优势,厄瓜多尔出口美国的产品绝大部分是新鲜罗非鱼片,2007年出口美国新鲜罗非鱼片1.87万吨,占美国进口新鲜罗非鱼片总量 2.62万吨的71.3%,成为鲜品的主要供应国。2007年,其鲜品出口价格为每公斤6.31美元,比2007年中国出口美国冻罗非鱼片每公斤 3.065美元的价格高105%。
2007年,中国大陆、台湾省、厄瓜多尔三大供应区共向美国出口罗非鱼14.85万吨,占美国进口总量的85.49%,基本覆盖了美国市场。
结论
1.中国罗非鱼在美国市场的比重达到70%以上,占中国罗非鱼出口总量21.5万吨的56.74%。这两个数字都过高,形成巨大风险。换句话说,中国有将近60%的出口罗非鱼是出口到美国市场,形成70%的市场占有率。这种情况和中国对虾早前在美国市场的情况极为类似甚至超过对虾当时的危险状况。 2004年1月~10月,中国输美对虾产品4.92万吨,占美国进口总量比重12.3%,居泰国之后占第二位,当2004年6月美国对中国对虾实行反倾销调查后,2005年,中国对虾输美金额下降47%,排名下滑到第七位。2004年,美国对中国对虾的反倾销制裁,对中国多数对虾出口企业造成严重打击,至今影响仍存。
如果中国罗非鱼产品始终保持如此高的市场占有率,很容易引发中美贸易纷争。虽然美国本土很少有罗非鱼生产,但除去反倾销制裁外,还存在很多技术性、安全性制裁。中国出口罗非鱼急需调整出口市场,采取明智的分散化经营方式,提前化解市场风险。
是不是减少了对美国市场的出口,中国的罗非鱼就没有出路了?回答是否定的。
中国南方最大的罗非鱼出口企业———广东省高要市振业水产冷冻有限公司,2007年出口罗非鱼产品3.22万吨,达到1400个冷藏货柜,占中国当年出口罗非鱼总量的15%,而振业水产主要出口国不是美国,而是欧盟、加拿大、以色列等其他地区和国家。也就是说,2007年,中国出口美国罗非鱼12.2万吨以后,余下的8.8万吨,振业水产就占到36.4%。中国最大的罗非鱼出口企业之一的市场不在中国最大的出口市场美国,值得同业人士深思。
俄罗斯是中国罗非鱼第三大出口市场,发展迅猛。2007年,中国出口俄罗斯罗非鱼1.93万吨,同比增长250%。俄罗斯人的消费习惯与欧洲、美国接近,罗非鱼的需求量商机巨大。
2.美国罗非鱼消费市场已经开始出现不确定因素。美国学术界正对罗非鱼是否可能引发心脏疾病展开讨论,这种讨论能否会引起消费者或者饮食界重视,从而减少对罗非鱼的消费,目前还不清楚。
7月10日,美国《科学日报》刊登署名文章———“受欢迎的罗非鱼,包含有潜在危险的脂肪酸组合”。文章认为“罗非鱼具有较高水平的潜在着不利于人体的长链欧米加-6脂肪酸,也称为欧米茄-6多不饱和脂肪酸,如花生四烯酸。这种物质可能引发人体心脏病和增加炎症程度”。当然,这种观点还没被最后证实,但是类似舆论如果被新闻界夸大,很可能引起消费恐慌,对市场造成负面影响。而在此之前,同样的观点在一些刊物上就已经展开讨论。
2008年1月 ~3月,美国进口罗非鱼4.67万吨,同比下降2%,虽然只有2%微量下降,但却是最近几年中极为罕见现象,因为在刚刚过去的2007年,美国全年进口罗非鱼比2006年增长了10%。一般讲,美国经济波动不会直接反映到普通消费者对食品的支出上,是什么原因造成了2%的下降目前还不清楚,但媒体的影响的确不容忽视。
3、鳗鱼产品有可能成为罗非鱼最好的替代产品。中国鳗鱼产品的产量世界第一,占世界鳗鱼总产量的60%以上。2007 年,中国出口鳗鱼4.81万吨,其中,出口日本3.72万吨,占出口总量比重高达77.3%,形成中国出口罗非鱼在美国市场的相同局面。同期,中国出口美国鳗鱼2560吨,只占出口总量的5%。而消费这5%的估计也是生活在美国的日裔、华人。
虽然最喜欢吃鳗鱼的是日本人,但是鳗鱼产品无刺、肉多、易食用的特点也非常适合美国人的饮食习惯。对于美国人而言,鳗鱼的最大缺点不能简单做成鱼片用于本土菜肴,再加上与其他一些鱼尤其是与罗非鱼相比,鳗鱼的腥味过于浓重,也影响了美国消费者的选择。如果能减轻鳗鱼的腥味,也就扫清了出口美国市场的一个障碍。
当然,鳗鱼与罗非鱼出口市场置换,目前还仅仅是理论上的可能,要付诸实施需要解决很多实际问题。
但是无论如何,中国罗非鱼在美国市场占有的份额太大,已经成为值得关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