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规格鳗种在越冬期患本病死亡率可达50%以上。大规格鳗比小规格鳗种发病迟一些,一般在2~3月份发病,仅发生于冬季水温低于16℃以下的养殖池。如果秋季发病较重,则冬季鳃肾炎的危害更大。2~3月份水温开始上升时,易并发水霉病、赤鳍病、赤点病等。水体含有盐分的池塘一般不会发生本病,即使发病也远较淡水池塘轻。温水式养鳗和循环过滤式养鳗一般不发生本病。
1、症状
主要病变于鳗鲡鳃和肾脏。病鳗不摄食、活力下降、体弱、日趋消瘦,发病早期腹部中线凹入、肝脏部位突起、外观无其他异常、鳃部前鳃片增厚,后鳃片间隙变窄,随病势的发展,胸鳍、臀鳍、肛门都发赤,鳃部生水霉。病情严重时,鳃小片全部粘连,鳃丝呈棍棒状,甚至变白色,腐烂,鳃一般暗红色,有时出血,血块盖于鳃上,肾脏肿大色深、肾小管上皮细胞玻璃样变性、肾小球变性,血液中氧离子浓度由正常的110~125毫克/升降至80毫克/升以下,严重时降至20~40毫克/升。
2预防:由于病因不明,目前尚无理想的治疗药物,因此此病重在预防。
(1)夏季发生的疾病一直到停饵都要积极治疗,10月中旬要内服土霉素、氟苯尼考等抗菌素,预防其他疾病预防赤鳍病、烂鳃病,增强鳗的体质,减少诱发因素。
(2)提早分养并塘(9月底至10月初),并塘后继续饲喂,推迟停食时间,水温低时不要投饵过多,1~2天投一次即可。
(3)投给维生素、微量元素充分的饵料,11~12月份充分添加维生素或营养成分,使耐受长期过冬生活营养需要,添加复合维生素和VE较好。
(4)越冬鳗鱼要定期补加新水,定期全池泼洒亚甲基兰或盐水消毒,防止因水霉病而诱发本病。
(5)从严冬期到早春应避免拉网、换池,因水温低时鳗鱼体弱,受损后容易得水霉病。
(6)用食盐水药浴,浓度为0.5%~0.7%,药浴时间从当年12月到翌年2月份,待水温上升后逐渐调入淡水,也有一定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