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水产 » 正文

李健华:水产健康养殖是发展方向

  作者: 来源: 日期:2008-10-21  
     养殖呈现三大特点 成就表现五大方面

    

    《中国水产》:请您谈谈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发展,我国水产养殖业呈现出的特点及取得的成就。

    

    李健华:1978年,我国实行了改革开放,渔业行业根据我国国情和资源状况,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探索活动,1985年,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的《关于放宽政策、加速发展水产业的指示》,渔业确立了“以养为主”的发展道路,由此迈出了改革开放的关键一步。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我国水产养殖业呈现出三大特点。

    

    一是养殖区域不断扩大,初步形成优势养殖品种区域化布局。改革开放初期,我国水产养殖区域主要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经过多年的发展,水产养殖业逐渐扩大到中西部地区,现已形成了东、中、西部水产养殖业全面发展的区域布局。近年来,在市场导向下,通过实施《出口水产品优势养殖区域发展规划(2003-2007年)》,形成了以黄渤海和东南沿海出口水产品优势养殖带以及长江中下游河蟹优势养殖区为主体的出口主导型优势水产品生产“两带一区”的格局,同时在西部及北方地区也逐步形成了冷水鱼和特色水产品养殖区域。

    

    二是养殖品种和方式趋于多样,养殖业功能日益拓展。在过去我国海水养殖主要是贝藻类,淡水养殖主要是四大家鱼,其他种类很少,而现在淡水养殖已改变了以鱼类为主的单一局面;海水养殖也从以贝藻类养殖为主转向了虾蟹类、鱼类和海珍品养殖全面发展的方向。在养殖方式上,经过三十年的发展,我国已经形成了池塘养殖、浅海滩涂养殖、稻田养殖、大水面养殖、集约化工厂化养殖等多种多样的养殖模式,同时,养殖业也已从传统的食用功能拓展为兼具休闲、旅游、观光、医药、保健等多功能的新兴产业。

    

    三是水产养殖产业化、标准化进程加快。近年来,一大批生产、加工、运销、服务相配套的综合性水产龙头企业逐渐发展壮大,成为我国水产养殖业发展的骨干企业。与此同时,各地渔业部门根据水产养殖业发展的要求,通过不断完善法律法规、健全养殖标准体系、采取项目示范和培训服务的形式,推动了水产养殖朝标准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水产养殖业对我国社会各方面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生产贡献。通过大力发展海淡水养殖业,我国水产品供给能力迅速提高,1995年我国水产品人均占有量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2004年更是达到了38.7公斤,比世界平均水平高10多公斤。值得一提的是,在2007年猪肉、禽蛋等动物性食品价格大幅上涨时,水产品价格却保持相对稳定,有效平抑了物价,满足了部分中低收入家庭的消费需求,得到社会的普遍肯定。同时,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加工原料,促进了我国水产品对外贸易的发展。实践证明,水产养殖业在保障供给、稳定市场、确保粮食安全、促进贸易发展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是营养贡献。水产品是人类食物中主要蛋白质来源之一,在国民的食物构成中占有重要地位。改革开发以来,水产品在城乡居民“菜篮子”中所占比重不断提高,有的城市居民对水产品的消费量甚至超过肉类的消费量。

    

    三是产业贡献。历史上,从总体来讲,水产养殖是农村的一种副业。现在,水产养殖已成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重要产业,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扩大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是制度贡献。渔业是我国农业中最早引入市场化改革的产业,再加上历史形成的产供销、渔工贸一体化的体制,为我国渔业特别是水产养殖业近三十年的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体制和机制的保障,一些经验和做法可供农业的改革借鉴。

    

    五是生态贡献。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彻底改变了长期以来主要依靠捕捞天然水产品的历史,缓解了水生生物资源特别是近海渔业资源的压力。另外,我国淡水养殖大都采用多品种混养的综合生态养殖模式,通过搭配鲢、鳙、草鱼等滤食性、草食性鱼类,一方面可节约大量人工饲料,另一方面可消耗利用水体中其它的浮游生物,从而降低水体的氮、磷总含量,达到修复水体水质的目的。

    

    坚持以养为主和市场化改革

    

    依靠科技进步

    

    注重质量安全和规划布局

    

    《中国水产》:经过三十年的艰苦奋斗,我国水产养殖业在世界渔业界确立了举足轻重的地位,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道路。这三十年的发展给了我们哪些宝贵经验?

    

    李健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渔业一直保持着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势头,回顾这三十年的改革发展历程,有很多经验对我们下一步的工作具有强烈的指导意义。

    

    第一,以养为主是我国渔业发展的正确道路,必须长期坚持。改革开放以前,我国渔业主要以捕捞为主,过度的捕捞对近海和内陆渔业资源造成了很大损害,1985年我国确立了“以养为主”的渔业发展方针,1997年起又提出了“大力发展养殖,保护和合理利用近海渔业资源,积极扩大远洋渔业,狠抓加工流通,强化法制管理”的新时期渔业发展方针,将大力发展养殖与养护和合理利用渔业资源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实现了渔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实践证明,“以养为主”的发展方针适合我国国情,是我国渔业发展的重要特色,是中国和世界渔业发展的方向。

    

    第二,市场化改革是我国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的强大动力,必须继续坚持并不断完善。在我国大农业中,渔业是最早引入市场化改革的产业。“两个放开”的改革充分发挥了市场的主导作用,使渔业生产要素按市场规则流动和组合,为渔业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体制环境和激励机制,调动和发挥了渔业生产流通各个环节参与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了渔业的快速发展。实践证明,在改革和发展中注重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引导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最大限度地发展和维护广大生产经营者的利益,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就能够实现改革与发展的各项目标,实现渔业持续发展、渔民稳定增收和渔区的和谐安定。

    

    第三,科技进步是水产养殖业发展的有力支撑,必须紧紧依靠。70年代的扇贝人工育苗技术使海水贝类养殖迅速兴起;80年代的对虾工厂化育苗技术催生了甲壳类养殖业;90年代的网箱、流水养殖、工厂化养殖等集约化养殖技术推动了水产养殖业进入现代化的发展阶段;进入21世纪,随着水产养殖技术的集成创新,海洋抗风浪深水网箱养殖技术试验与推广,生态健康养殖技术的推广,我国渔业发展进入到了生态、安全、高效的新阶段。可以说我国养殖业的巨大发展始终伴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

    

    第四,社会对水产品质量安全要求不断提高,质量安全问题必须更加重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水产品进出口贸易的迅速增长,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近年来发生的一系列质量安全事件,使之成为群众关心、领导关注、进口国关切的社会敏感问题。质量安全问题不仅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而且影响水产养殖业自身发展,影响到水生生物资源的养护和我国水产品国际贸易等诸多方面,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第五,养殖布局规划和监督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必须予以强化。由自发发展到科学规划,是我国水产养殖业发展的轨迹。2003年农业部提出了优势水产品区域布局建设规划。实践证明,实施这一规划,不仅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顺应现代渔业的发展潮流,而且促进了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向纵深发展,优化了生产力布局,提高了渔业国际竞争力,增加了渔农民收入。与此同时,这些年我们不断加强养殖业管理制度建设,通过建立健全渔业法律体系,加强渔业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强化资源养护和生产管理多项措施,维护国家渔业权益和广大渔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使我国水产养殖业走上了法制化、规范化的道路。

    

    六大问题制约我国水产养殖业发展

    

    《中国水产》:现在,制约我国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因素有哪些呢?

    

    李健华:制约我国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可从以下六个方面展开分析。

    

    一是资源环境问题。现在水产养殖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进一步加剧。矛盾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各种各种污染源包括养殖自身污染对养殖水域的污染,另一方面是环境污染、过度捕捞等因素对水生生物资源的破坏问题。

    

    二是水产养殖病害问题。十多年来,水产养殖病害不断发生,对养殖业健康发展构成重大威胁。如1993年中国对虾遭到暴发性病害的侵袭,造成大量死亡,产量急剧下降,产业发展受到重大打击。中国对虾最高年产量曾达到20万吨,1993年后一蹶不振,到2005年才恢复到5万吨左右。

    

    三是质量安全和市场监管问题。影响水产品质量安全的因素比较复杂,这些年虽然采取一系列措施,质量安全水平有大幅提升,但安全隐患仍然存在,质量事件时有发生,反映出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长期性、复杂性的特点。

    

    四是科技支撑问题。我国水产基础性研究比较滞后,迄今为止人工选育的良种很少,占水产养殖总产量70%以上的青、草、鲢、鳙等主要养殖种类目前仍依赖未经选育和改良的野生种;渔用药物研发特别是禁用替代药物和疫苗的开发也很滞后;水产品加工技术特别是大宗产品加工综合利用技术尚不成熟和配套,直接影响了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

    

    五是水域滩涂确权问题。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各地建设用地的不断扩张,很多地方的可养或已养水面滩涂被不断蚕食和占用,内陆和浅海滩涂的可养殖水面不断减少,养殖水面开发利用遇到了更多的困难和阻力。

    

    六是投入与基础设施问题。近年来,中央财政加大了对渔业的投入,促进了渔业各项工作的开展,但在支持力度上还不够,由于缺乏财政资金引导性投入和财政支持力度较小,使养殖业面临的基础设施老化失修,良种繁育、疫病防控、技术推广服务等体系不配套、不完善,影响养殖业健康发展的问题越来越突出。

    

    四大产业体系,明确今后水产养殖发展战略

    

    《中国水产》:经过三十年的持续健康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水产养殖大国,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战略是什么?

    

    李健华:最近,我局组织开展了水产养殖业发展战略研究,总的来讲,我们仍要继续坚持“以养为主”的指导方针,充分发挥水产养殖业在提供有效供给、保障粮食安全、改善生态环境和增加农民收入、促进新农村建设方面的重要作用。但考虑到满足不同消费群体、国内外不同市场以及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我们将现代水产养殖业划分为4个产业体系。

    

    一是大众产品生产体系,这类产品数量众多,包括传统养殖的青、草、鲢、鳙、鲤、鲫、鳊等大宗鱼类以及一些虾、蟹、贝、藻类和开发、引进多年并形成规模养殖的新品种。这类产品主要是为国民提供充足的物美价廉的大宗水产品,起到稳定市场供应的作用,是水产养殖业的重中之重。其最大特点是供给量和需求量大,但经济效益一般。

    

    二是名优珍品生产体系,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名优珍品越来越受到市场的青睐,成为水产养殖新的增长点。这类产品主要是某些地方特色种类、名贵种类和开发、引进时间较短尚未形成规模生产的一些新品种,在水产品供给中起到重要补充作用。这类产品的最大特点是生产区域受自然条件限制严格,生产量小,消费群体有局限性,市场价格高,经济效益好。加大对这些养殖品种的研究和开发力度,提升其产业化水平,不仅可提供更多的优质水产品,丰富不同消费阶层的需求,而且在调整品种结构、提高养殖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也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三是出口优势产品生产体系,我国作为第一水产品贸易大国、出口额连续6年居世界首位。多年实践证明,发展养殖产品出口贸易,可以拓展我国水产养殖业发展空间,提高养殖效益,加快渔业现代化进程,提升渔业整体竞争力,拉动相关产业的一体化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按照继承与发展的原则,在《出口水产品优势养殖区域发展规划(2008-2015年)》中,我们将鳗鲡、对虾、贝类、罗非鱼、大黄鱼、河蟹、斑点叉尾鮰和海藻确定为优势出口养殖品种。预计到2015年,通过优势区域的辐射带动,全国优势品种出口可望达到140万吨和60亿美元,年均递增5%和6%;养殖水产品出口可望达到175万吨和74亿美元,年均递增5%和6%。

    

    四是都市渔业生产体系,都市渔业包括水族馆渔业、观赏渔业、游钓渔业、“农家乐”等多种形式。由于水产养殖业具有观赏休闲功能,都市渔业正在迅速发展成为世界渔业产业中的第四大产业(即海洋捕捞业、水产养殖业、水产品加工流通业和都市渔业),在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都市渔业(游钓渔业和观赏渔业)的产值在渔业总产值中已占到首位。我国的都市渔业是从 90年代起步的,目前已经形成一定规模,在全国大中城市具有广泛的市场。伴随观赏鱼养殖的发展,水族装潢已进入居民社区和百姓家庭。

    

    抓好重点工作,全面推进水产健康养殖

    

    《中国水产》:明确了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方向之后,下一步我们将着力做好哪几方面工作?

    

    李健华:一是在突出重点生产的同时,做到全面发展。以大众产品消费种类的生产为重点,在满足国内大众水产品消费需求、保障粮食安全的前提下,积极发展名优珍品养殖、水产品出口贸易和都市渔业。

    

    二是要大力发展环保型渔业,保护生态环境。正确处理水产养殖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一是科学规划近海和湖泊、水库中的投饵性网箱养殖规模。二是大中型水体全面停止化肥养鱼,畜禽粪便和沼渣沼液养鱼制定限制标准,防止水体富营养化。三是在养殖吃食性鱼类的淡水水域中,合理搭配放养鲢、鳙鱼,控制水体富营养化,保护生态环境。四是在近海推广贝藻间养模式,达到净化水质、减少环境污染对养殖水质和贝类品质的影响。五是改造养殖池塘,配套水处理设施装备,提高产量,减少排放。

    

    三是抓好加工流通业,提高市场信息化水平。水产品加工产品要着眼于未来和下一代,开发出适合工薪阶层、白领阶层、80后、90后消费的不同系列产品。同时要高度重视水产品市场开拓与流通工作,鼓励和引导企业发展新型流通业态,完善水产品从产地到销区的营销网络。

    

    四是加快发展水产饲料工业。要围绕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减少病害、提高饲料效率和降低环境污染等目标,深入研究水生动物的营养生理、代谢机制、特别是微量营养素的功能,为评定营养需要量、配制各种低成本、低污染、高效实用的饲料以及抗病添加剂和免疫增强剂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为水产健康养殖创造良好条件。

    

    五是加快发展装备业,提高水产养殖效率。无论从提高增产潜力还是从提高劳动生产率来看,未来养殖业发展必须更多地依靠先进适用的养殖设施。加快发展水产养殖装备业,一是要把无污染、低消耗、保证食用安全和高投资回报作为装备科技发展的主要目标;二是要注重设施设备与生态的有机结合,使设备的使用达到节能、节水和达标排放的要求;三是设施设备要满足养殖生产者在操作方便、符合安全生产规范、减轻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的要求;四是要通过多种形式在有条件的地区建立设施渔业示范基地,以推广多种新型的养殖装备和技术。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