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水罗非肉质好 市场差价不大
罗非鱼咸水养殖,受环境影响一般局限在沿海、河口地区,如广东珠海、湛江、海南文昌等地。经过长时间的摸索,逐渐形成一种新型的养殖模式,在珠海金湾区平沙镇,养殖面积达到1.3万亩。
据珠海水产技术推广站罗工介绍,咸水养出的罗非鱼,肉质优于淡水养殖的罗非鱼。“主要表现在肉质鲜甜,细嫩。”而在湛江、海南等地,该模式也有分布。在海南做饲料生意的阿胜告诉记者,在当地市场上,咸水罗非鱼价格比淡水的要高0.5-0.8元/斤,“主要在肉质细嫩、韧性有区别,大部分居民更愿意购买。”
上海海洋大学李思发教授认为,咸水罗非鱼肉质结实,无土腥味,在香港可以卖到普通石斑鱼的价格,很有前途。目前大陆消费者对咸水罗非鱼不大了解,不接受相对较高的价格,也影响了养殖者的积极性。
虽然咸水罗非鱼在零售市场上价格有一定优势,但作为罗非鱼最重要的销售途径——加工厂对此好像并不认同。据珠海某罗非鱼加工厂内部人士透露,罗非鱼一般是加工成鱼片出口,在经过中间工序后,两者质量上并没有显著差异,“我们卖到美国的鱼片价格变化不大,所以收购价不会体现出很大差异。”而珠海市罗非鱼办公室廖主任表示,现在加工厂收购罗非鱼报价,咸水罗非鱼与淡水罗非鱼并没有什么区别,每斤差价在两毛左右。
鱼虾混养病害少 综合效益明显
咸水养殖罗非鱼一般采取混养南美白对虾的模式,这能保证养殖风险小,而且利润也丰厚。张老板是珠海市金湾区的养殖户,自己有两个8亩的鱼塘。他的模式是虾苗放养密度在3-5万/亩,罗非鱼放养密度在2000-3000尾/亩,罗非鱼一年出一造,白对虾轮捕轮放,年终罗非鱼亩产3000斤左右,白对虾亩产300-500斤。按照今年的苗种、饲料价格,罗非鱼养殖成本在4元左右/斤,除去各项开支,能达到罗非鱼保本,白对虾纯赚的目标,亩纯利润在4000元以上。
“咸水养殖罗非鱼在技术上跟淡水养殖还是存在一些差异”,首先是罗非鱼苗要有‘咸化’过程。像我们这里,从清明一直到中秋节期间雨水较多,盐度也就在3‰-8‰,大部分都在10‰以下,所以一般鱼苗‘咸化’到3‰就差不多了。”张老板一般先放虾苗,约20天后再放罗非鱼苗,此后虾苗可以轮捕轮放。
据罗工介绍,在投喂饲料方面,当地有两个方法:一种是全程使用罗非鱼料,第二种是在前期少量投喂虾料,后期使用罗非鱼料。“通过我的了解,其实两者并没有明显区别,总体虾料投喂量很少,从成本上计算,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罗工同时表示,这种模式还有一个优点是病害少、用药少,两个养殖品种食物链可以互补,发生大规模疾病损失的可能性小,所以这种模式收益很稳定。
沿海地区可推广 混养模式需借鉴
据了解,罗非鱼以其优良的养殖性能,在我国已有大规模养殖,目前探索出的咸水罗非鱼混养模式,已经证明具有独特的优势,不仅改善了现有咸水养殖模式,也为盐碱水域开发利用提供的新的品种。沿海地区有天然咸水优势,可以推广这种模式。
目前,珠海市正准备为当地罗非鱼申请绿色食品认证,以便推广咸水罗非鱼的终端消费市场,促进该产业发展。处在广州白云区神山镇的罗非鱼养殖户刘老板,对咸水罗非鱼混养模式也充满了兴趣,但本地没有咸水资源,受到这种模式的启发,他准备明年尝试一下,在淡水中进行罗非鱼与白对虾或罗氏虾的混养实验,“我觉得这种模式在淡水中也能成功,即使虾亩产只有100-200斤,亩纯利润也能增加好几百块。”
李思发教授认为,现在南美白对虾养殖风险很大,而对虾与罗非鱼咸水混养能降低养殖风险和提高效益,是一条不错的道路。但对于两者销售价格得不到充分体现的情况,“需要咸水罗非鱼的养殖有一定规模后,业界共同努力向社会推广。”
广州恒发水产有限公司总经理童俊辉告诉记者,现在北美市场的主流产品还是大陆淡水养出的罗非鱼,当地市场已经接受了它的品质与价格。国内能用于咸水养罗非鱼的地方也有限,全程用咸水养罗非鱼成本会比较高,“目前我国的罗非鱼在国外并没有独立的品牌,外商不太容易接受。”由此看来,咸水养罗非鱼的的出路就是打品牌,实现优质优价,但暂时不足以取代淡水养殖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