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台湾《中国时报》报道,台湾“渔业署副署长”陈添寿12日透露,为鼓励当地民众加入渔工行列,今年发布的“奖励上渔船工作辅导计划”有三百五十个名额,实施期程为四年,奖励金第一、二年分别为24万元(新台币,下同),即每月补助2万元,第三年减为20万元,第四年再减为18万元。
台当局补助新进船员每月2万元,加上船公司发给薪资,就有约4万元月薪;奈何“重赏”之下仍找不到“勇夫”,截至目前,只有四十三人登记。
船员需求数以万计 民众多无兴趣
据统计,扣除舢舨、渔筏等小型渔船,登记在各港口的台湾籍远洋、近海渔船约七千多艘,需求船员数以万计;台籍领有船员资格手册虽然有十二三万人,台“渔业署”推估,其中实际仅五、六万人为经常性从事渔业的人口。
过去渔工因危险性高、渔获不稳定、收入不高等原因,以致台湾民众对此大多缺乏兴趣。
大陆渔工递减 渔业寒冬来临
台湾渔船因而开放大陆、印尼、菲律宾等地渔工因应,大陆渔工最多曾达九千余人,近年因大陆经济起飞,大陆渔工人数递减,逐渐为印尼等地渔工取代。
四年多前,台当局花八千多万元兴建的东港大陆渔工岸置所风光启用,当时正是台湾渔业处于最巅峰的时刻。无奈能容纳一千六百人的岸置所,现在进驻人数仅有一百人左右。随着大陆渔工陆续离去,也宣告台湾渔业的寒冬来临。
短短不到五年,台湾渔业从天堂跌落地狱,用工成本上升、原物料价格高涨、油价居高不下,还有政策面的因素等等,都让当地渔业面临困境。
来自广东汕头的蔡姓渔工说,台湾渔业逐渐没落,分红越来越少,反倒是他家乡景气逐渐好转,工人需求量大,薪水虽然不高也还算合理,所以他打算返乡就业,不再来了。
台当局规定大陆渔工返港后就必须进入岸置所内待命,不能参与鱼货销售和渔船补给作业,所有工作都要渔船主自己做,这项政策也迫使渔船主纷纷改用能待在船上工作的非大陆籍渔工。
然而,雇用东南亚渔工却引发另一个问题,因语言上的隔阂,沟通易产生误会,加上海上生活枯燥,渔工性情不稳定,致使海上喋血事件近年来层出不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