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灾刚去,台风又袭。
2008年,广东渔业经历了太多的不寻常。冻灾50年一遇,“黑格比”12年来最大;这一年,养殖户期盼已久的渔业保险终于有了进展,政策性渔业互助保险试点工作已经启动,水产养殖险承保工作也在积极地筹划之中。
至此,广东渔业保险演奏了从商业性保险到渔业互保再到政策性渔业保险的“三部曲”。
巨灾频发
水产养殖险缺失
“170多个网箱,全没了,损失上千万。”9月26日,阳西县溪头镇网箱养殖协会副会长林裕允双眼布满血丝,空洞无神。
林裕允只是众多受灾养殖户的一个缩影。在这场自然灾害中,溪头镇的2600多个网箱几乎全被巨浪冲毁,损失1.62亿元。据统计,整个阳江市渔业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4亿元,全省农林牧渔业损失近42亿元。
灾难残忍地相似。年初的冻灾,广东渔业损失了60多亿元,养殖户还没有缓过劲来,灾难再次从天而降。政府救助杯水车薪,贷款贴息望眼欲穿,渔业保险迟迟不到,频发的巨灾,也宣告了众多渔民养殖生涯的终结。“如果有保险,我绝对买!”正在焦急等待着政府救助的林裕允,多年来一直期望着为自己的生产系上一条“保险带”。
“巨灾赔付问题不解决,水产养殖险将难以开展。”面对养殖户的呼吁,中国人保广东分公司农险部经理黎小君直言不讳,“这么大的损失,哪家保险公司承保得起?”他坦陈,水产养殖险之所以多年难产,缘于没有一家商业保险公司能够经受住巨灾的考验。“2006年受“碧利斯”影响,饶平一个县的水产养殖业,损失就达18亿元,谁承保谁关门。”
对于渔业保险,黎小君有切身之痛。上世纪90年代前后,中国人保曾对台山、顺德等几个鳗鱼养殖基地承保,结果惨不忍睹。“洪水一来,把鳗鱼都冲走了,亏得一塌糊涂,第一年三千万就没有了。”黎小君说,中国人保进行股改后,水产养殖险被作为不良项目清理掉。而从此以后,中国人保便再也没有介入过水产养殖险市场。
不止中国人保,在农业保险业务中,水产养殖险是所有商业保险公司最不愿意涉及的一个险种。有业内人士称,“黑格比”强台风直接波及保险业,而且由于类似天灾的不可预期和极大破坏性,让保险公司对选择进入水产养殖险市场慎之又慎。
政策桎梏
渔业互保难走远
在水产养殖险长期缺失的时间里,广东省渔业互保协会与中国大地保险一直在对渔民人身安全和渔船财产安全进行联合承保。渔民缴纳800元人身意外伤害险,最高可获得18万元的赔偿金,渔船财产损失险最高可获得90%的赔偿。该协会成立于1993年,多年来被看作是广东开展水产养殖险的一个唯一突破口。
一份来自广东省渔业互保协会的情况通报表显示,15年来,协会运作成效显著。渔业保险覆盖率为目前全省最高,98个代办处几乎遍及省内每一个渔港;共有82.5万人(次)渔民、11.1万艘(次)渔船参加渔业互助保险;共为4760名受伤渔民(其中552名死亡或失踪)、1086艘受损(全损)渔船支付3569万元的互助补偿金。2008年,全省参保渔民数达到9万多人,占到全省渔民的40%,渔船投保量为4800多艘,占到全省渔船总量的8%。风险储备金也从创办时的20万元,增加到现在的3100万元。
广东省渔业互保协会会长陈世钦却没有一丝兴奋:“虽然业务量在不断扩大,但是承保范围却一直局限于渔民和渔船险。”他很无奈,由于广东渔业互保协会只是一个互助合作的群众性组织,没有得到过任何的经济支持,其风险储备金靠历年节余滚存。一个只有3100万资金储备的互助保险机构,一次大灾足以将其击垮。
虽然有中国大地保险进行风险分担,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互保协会的资金压力。但一旦承保水产养殖险,风险将剧增,仅凭一家商业保险公司的协助,仍然无济于事。资金短缺,使得其始终无法将触角延伸到水产养殖险领域。
“渔业互保协会是一个非盈利性的组织,政策上不允许其将保费收入投入市场,这导致协会资金实力一直不强。”广东省渔业互保协会承保部副主任陈任澄表示,由于没有充足的资金储备,无法承担大灾之后的赔付,而且一直以来,渔业互助保险机构的法律地位和应享有的优惠政策等都不明确,在资金、税收方面缺乏扶持,这制约了渔业互助保险的进一步发展。
试点启动
政策渔险现曙光
广东渔业保险的历程可谓一波三折。从80年代末商业性保险的尝试,到1993年开始的互助保险的探索,再到今年政策性渔业保险试点,广东渔业保险经历了“三部曲”。二十多年里,广东渔业保险好比坐了一回过山车,过程跌宕起伏,困难一个接着一个。
“一方面水产养殖险走纯商业化的路子行不通,另一方面渔业互保协会承担风险的能力太弱。”2007年,广东省渔业互保协会调研组在经过一系列调查和探索之后,建议广东渔业保险可以采取一种新的运作模式——以渔业互保为实施主体的政策性渔业保险制度。这种运作模式,是在广东省渔业互保协会的基础上,引入商业保险公司联合共保,然后由再保险公司进行再保,以图实现大灾之后巨额赔付的风险分担。
2008年5月,广东省政策性渔业互助保险试点工作正式启动,东莞和江门新会区被选为试点地区,渔船险为试点险种。中央财政补贴渔民保费比例为25%,试点地区财政补贴保费比例为25%,中央及地方的保费补贴资金为50万元。由广东省渔业互保协会与中国大地保险进行联合承保。
同样有望取得突破的还有水产养殖险业务。2008年6月20日,中国渔业互保协会与大连獐子岛渔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签署海水增养殖产品保险协议,开启了中国水产养殖险的破冰之旅。这个消息让陈任澄感到很兴奋,“估计广东开展水产养殖险的日子也不远了。”据透露,广东省渔业互保协会也即将进行水产养殖险的试点,初步定为在粤西进行网箱养殖保险试点,在高要进行淡水鱼养殖保险试点。中国人保财险、中国大地保险以及中华联合财产保险三家商业保险公司有望参保即将开展的水产养殖险业务。
对于政策性保险的模式,广东省渔业互保协会顾问叶焕强表现出了极大的信心。“这既可以分散风险,又可以使协会和保险公司实现优势互补。”叶焕强说,渔业互保协会缺乏资金和保险专业人才,这两大弱点正是商业保险公司的优势。
对此,黎小君也持认可态度。“政府不主导,商业保险公司不可能会介入进来。”黎小君表示,如果单纯由商业保险公司承保,风险太大。采取政府主导,多家保险公司参与的方式,当面临巨灾时,大家可以分摊风险,而且可以杜绝今后理赔过程中出现的道德风险。“承保和理赔由渔业互保协会负责,保险公司就负责保险技术方面的工作。”
曙光乍现,与陈任澄的乐观相比,无论是陈世钦还是黎小君的态度都显得很审慎。“省财政两年前拨付给我们的2000万资金,还一直躺在省海洋渔业局的帐户里。”陈世钦说,协会准备政策性渔业保险工作快两年了,但合作方案却一直还在协商。而黎小君则担心这个方案最终能否得到省政府的批复。“协商好多次,始终没有拍板,最终结果如何,只能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