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我国养猪业产业集中度较低
生猪行情好会导致母猪存栏量随即大幅增加,行情差就会导致母猪存栏量随即大幅减少。虽然猪的生周期较长,短期内生猪的存栏量增长较慢,但母猪的存栏量却可以随行情好坏快速的增加和减少。其主要原因就在于我国养猪业的产业集中度较低。虽然我国拥有全世界一半的生猪饲养量,但同时也有数千万人在从事养猪业,而且各自的情况又差别较大,无法实现统一、协调生产。那么我们首先来研究一下我国生猪生猪生产的主要结构模式,及其存在的合理性。
生猪生产主要结构模式
长期以来,从事养猪业的人员以农村人口为主,养猪业为实现农民增收做出了重大贡献。在生猪生产的组织结构中,可以主要分为以下几种模式。
图16 目前我国主要的生猪生产结构、模式示意图
1.1 专业育肥猪养殖
现阶段我国养猪业规模化程度虽然有所提高,年出栏50头以下的小型养殖户活猪出栏量占总出栏量的比由前几年70%左右逐渐下降,但短期内国内大多数地区,这一比例仍将维持在50%左右。这部分养殖户中,又可分为自繁自养户、专门养母猪生产并出售仔猪的养殖户和专门购进仔猪进行育肥的育肥户。
专业育肥猪养殖户的优势在于:每次可以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以及对后市的判断,自主控制每次购进仔猪的数量,这样固定投入相对较少、成本较低,而因为育肥猪只用养殖三四个月便可出栏上市,周期较短,因此市场风险较小。这部分养殖户以及养殖方式普遍存在于北方粮食主产区,是目前我国生猪生产结构中的主要力量。
1.2 专业二元母猪养殖
由于专业饲养育肥猪需要足够的资金一次性购买一个批次的仔猪,而且在生猪育成、出栏前都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所以,有部分农户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选择了投入相对较少,回款较快的二元母猪养殖。其母猪主要从附近较大的规模猪场或种猪场购得,或者从自家母猪所繁殖的后代中挑选。所生产的仔猪主要提供给周围的专业育肥猪养殖户。
这部分养殖户对专业育肥猪养殖户的依赖性较强,面对市场变化的能力较弱。虽然每家养殖数量较少,但因养殖户数量较多,所以,这部分养殖户在某种程度上可称得上是“中国生猪生产的发动机”。一旦遇到行情低谷,这部分养殖户的行为可以决定后市行情的波动,如:假如低谷期,母猪养殖户普遍淘汰母猪,那么,整个养猪业至少要1年以上的恢复,生猪的供应将长期受到限制,行情也将因此大幅跳动。
1.3 自繁自养(小规模)
从经济学的角度讲,从种猪到商品肉猪生产,减少中间环节,本身就可带来增值,提高盈利水平,降低风险。但因这种养殖模式需要从种猪养到商品猪,所以,整个生产链条较长,投入较大。因此,受资金实力、环境等因素制约,自繁自养的养猪户可分为大、中、小三种规模。小规模一般为存栏10头母猪以下的养殖户,年出栏育肥猪在200头以下,需要1-2个劳动力便可运作。
小规模的自繁自养户,部分是由专业母猪养殖户转变而来,例如,行情差时,仔猪价低,舍不得卖,便自己养着,直到出栏。往往仔猪价低时行情差,但当仔猪育肥出栏时行情已经好转,反而盈利较好,于是便从养母猪卖仔猪逐渐转变为自繁自养。规模逐渐扩大。在我国,这部分养殖户数量庞大,不分地域,各地均普遍存在。是我国生猪生产的中坚力量。
1.4 自繁自养(中等规模)
随着资金实力、固定设施等问题解决后,小规模自繁自养户扩大规模后便成为中等规模自繁自养户。这部分养殖户多分布在村庄的边缘,有相对独立的养殖场地,猪舍条件、设备、管理等方面较以上几种模式的养殖户更加专业和规范。拥有相对较强的资金实力,存栏母猪数量在10-50头,当前各地农村普遍兴起的个体专业养猪场多为此类规模,年可出栏商品猪200-1000头,正常情况下(平均每头猪净盈利75元左右),年可实现净收入1.5万元-7.5万元,行情好时年可盈利20万元以上。
因为这一规模的养猪场需要的饲料等主要生产资料可在较小的方位内获得,运输成本最低,同时又可实现规模效应,使成本最小化。投入没有大型猪场那么大,个体还能够独立运营,正常情况下收入可观,又不会产生较大范围内的环境污染,而且还可以为屠宰场定时提供一定数量的货源。因此,从多方面来看,这一规模的养猪场也许是最适合中国国情的养猪模式。最有希望在将来成为我国生猪生产的发展方向和中坚力量。
1.5 自繁自养(中大规模)
中大型的自繁自养规模养猪场需要雄厚的资金实力,同时需要占用大量的土地,产生大量的粪尿污水,对周围生态环境带来的压力较大。因此,目前在我国,这一类型的养猪场虽然呈较快的上升态势,但并非是我国生猪生产的主力。中大规模养猪场的存栏母猪数量在50头以上,年出栏生猪在1000头以上,1-2个劳动力运作难度较大,需要雇佣其他劳动力。综合成本较高。
中大规模养猪场在资金、技术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代表着各地较高的养殖水平。可以为社会提供大量的优质安全的肉食品来源,满足人们的需求。
1.6 一条龙养殖企业
由畜牧业产业链条部分的分析不难看出,养猪业上连种植业、饲料加工业,下连屠宰加工、零售业,同时又有兽药、机械设备等产业附属于其上。从产业链开端至末端,实现了大幅增值。因此,有部分养猪场在规模不断扩大后,开始拉长产业链条,向上下游产业延伸,发展自己的饲料加工、生猪屠宰厂,部分甚至做到终端零售,如冷鲜肉专卖店等。企业规模越做越大,产业结构越来越完善。不仅实现了高产值、高利润,而且还给社会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拉动了当地的经济增长。
这种一条龙的养殖企业严格意义上的讲不应该称之为养殖企业,而应该称之为食品集团,如双汇、金锣、雨润等集团企业。这些企业不仅是养殖行业的龙头企业,位于产业金字塔的最顶层,而且可以带动各地的养殖业。他们还连接着终端消费市场,随时传递产业链各个环节的变化,调整整个产业链的生产。虽然这部分企业并非我国生猪生产的主力,但却对整个养猪业,以及以养猪业为核心的主附产业链产生重大的影响。他们是各地政府的重点扶持对象。
作者联系方式:13811753925 fengyonghui1018@sohu.com QQ: 1049884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