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经过探访发现,不仅在福建,在海南、广西、湖南、贵州、江苏、浙江等地,美国艾格菲集团(下称艾格菲)旗下多家子公司正在大规模地物色合适的养猪场,而这些子公司的前身则是国内有名的饲料企业,把产业链扩展至生猪养殖业似乎是他们当下的迫切需求。
外资企业进入中国生猪市场的步伐似乎越迈越快了。
诱人的“合作”
朱祖忠,福州市马尾区凤翔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下称凤翔)的总经理。这个有着十几年养猪经验的职业经理人因 “高盛养猪”而被数十家媒体进行了电话轰炸。“我们不是被收购,而是合作。”朱祖忠告诉记者。据悉,百世腾是以每只1100元左右的价格买断凤翔4000多头生猪。
“法人代表还是我,百世腾只是负责技术和财务方面。”据朱祖忠介绍,百世腾才进驻两个多月,具体的经营还看不出有什么不同。“饲料也是他们自己提供,这样至少在成本上每只猪可以省去30元。”
据悉,三年前,凤翔就从百世腾处购买预混饲料,今年3月百世腾有关人员跟朱祖忠接触称要整体收购生猪,5月才谈判。
“对于我们跟百世腾合作一事,好多同行表示也有意向。”虽然养猪利润提高,但风险仍然存在,而百世腾的出手“阔绰”也令部分养猪场跃跃欲试。据透露,百世腾眼下在福建福州、漳州、南平、厦门等地均有合作项目,收购的猪场达六七家。
“这是我们的战略要求。”百世腾福建区域的有关负责人袁金锋在电话中对记者表示,在选择合作的猪场上,也存在一定的门槛要求,规模、环保上都有指标。
艾格菲布局中国
公开资料显示,艾格菲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注册于美国内华达州。公司致力于动物营养饲料的研究和开发,是惟一一家具有中国背景在美国上市的饲料营养公司。网点遍布美洲、欧洲、中国、东南亚等世界各地。
艾格菲看好中国400亿美元以上巨大饲料市场,全面收购了中国的百世腾、汇杰、禾杰等著名饲料企业,中国总部设在江西南昌。
记者在公开的招聘网上发现,位于江西的百世腾养猪事业部正在大规模招聘人才。据知情人士透露,该事业部今年年初才刚刚成立。据了解,百世腾现在已经在上海、江西、广西、福建四地全资收购了26家养猪场,年出栏可达50万头,他们的目标是在年底前达到100万头。
昨日记者以饲料采购员的身份咨询艾格菲旗下另一家子公司海南禾杰饲料科技有限公司相关人士,该人士表示,他们的饲料只供应海南市场,但他们在广西、贵州等地均有生猪养殖项目,并称兄弟公司在全国各地都有养殖项目。
广西汇杰科技饲料有限公司在企业资料里提到,其成立于2000年,是一家专业从事预混合饲料及高档乳猪料研究与生产的企业,是艾格菲全资子公司,于2008年开始从事生猪养殖业,扩展产业链,由原来的饲料生产扩展向生猪养殖业。
养猪业利润增长10倍
猪肉消费区到主产区的转变,使得福建成为供应全国市场的主要产区。而广东、浙江、上海等向福建大规模调运猪肉,客观上促使猪肉价格上扬。郑谋铨告诉记者,在2006年,一头毛猪要亏损100元左右,而到了2007年,随着猪肉价格的上涨,能赚200元左右,行情好的时候,每头毛猪的利润甚至可达到400元,大约是多年来平均利润的10倍。
“从2007年底以来,养猪进入暴利时代。”郑谋铨毫不避讳该行业的利润。
福州市农业局畜牧处处长林静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广东、浙江一带养猪量的减少,现在福建一半以上的生猪外调消化,福建猪肉产区已经是全国性的市场。
“以前我们都是从浙江、江西一带调运生猪,现在情况相反了。”郑谋铨表示,“前几个月,甚至有950元/百斤的情况出现”。“外省来调运多的时候,价格就涨,少的时候,价格就跌。”福州一养殖场负责人如是说。
这似乎表明,外部需求已经成为福建猪肉价格的杠杆,福州市贸发局党委副书记曾志清则表示,近年来,福州外调的生猪在量上逐年增加,但随着外地生猪生产的恢复,出现下跌的可能性比较大。郑谋铨指出,新一轮的下跌也是可以预期的。
散户唱罢外资登场
随着建材、饲料和人工费用的增长,加上环保压力和土地供应偏紧等原因,部分养猪散户开始退场。记者日前在福建养猪重镇——福清东南村看到,由于当地政府养殖场整治工作和环保等方面的要求,东南村大多数养猪户在本月底将进行拆移,部分规模较小的养猪散户在得到赔偿款后已经打算不再养猪。
据林静介绍,目前福建规模型养猪已经达到80%。公开资料显示,目前,专业户养殖与合作社养殖已占到全国养殖量的40%。到明年,规模养殖会超过50%,这为国际资本的并购进入提供了很好的机会。
规模化养猪场和养猪小区则具有资金实力雄厚、适应市场能力强和生产相对稳定等特点。但随着成本的上涨,规模化经营在投入上也很难扩大。据悉,目前建一个有500头母猪的养猪场,总投入要700万元左右。此外,大多养猪企业资金不雄厚,因为缺乏抵押物又很难从银行贷到款,一旦出现自然灾害或是市场状况不好,面临巨大风险。
记者在与部分养猪企业的沟通中发现,大多企业把希望放在政府的扶持和补贴上,在此情况下,如果有资本进入进行合并或收购,自然就成为企业的“救命草”。
记者手记:神秘机构剑指猪肉深加工
◆每经记者 黄清燕
百世腾的投资行为已经引起福建当地相关部门的重视,在他们看来,以百世腾眼下的操作模式,还不足以控制猪肉市场的定价权,他们担心的是,其背后隐含的更深层次的商业行为。业内始终认为百世腾强大收购资本的背后有一定的支撑。
隐蔽手段进入?
“如果以外资的名义进入,猪场征地不一定能通过政府部门审核。”有关人士指出,在初期介入中国市场时,外资往往采用的不是全资收购的形式,而是采用更为隐蔽的手段,譬如控股、合资等形式。
值得一提的是,现下百世腾跟各养猪场谈判的都只是合作形式,他们对生猪的收购欲望大过固定资产——猪场。即使投资完成控股后,也只是以经营的形式介入,这样在享受政府补贴方面,还将维持原来的模式。
切入深加工的前奏?
虽然中国养殖开始规模化、专业化大举推进,但让普通散户彻底离开养殖业还是个漫长的过程,因此短时间内形成垄断不太可能。
“大规模的收购看重的是以后的3到5年,甚至是十年的市场。”刘玉满认为,已经在各加工领域颇有斩获的外资可能最终的目的还是在深加工领域。据悉,早在2004年,高盛即入股肉制品企业雨润集团,2006年更以20.1亿元将中国最大的食品企业双汇集团收入囊中。
“批发商行的价格都是由贸发局等部门控制,利润最大的在上游养殖和下游深加工。”郑谋铨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