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水产 » 正文

小龙虾回捕率为什么低?

  作者: 来源: 日期:2008-07-31  
     近年来,小龙虾已成为餐桌上宠物,身价倍增,价格一路攀升,据预测未来5年内小龙虾市场不会出现过饱和现象,各地小龙虾养殖迅速掀起。经笔者调查目前小龙虾养殖回捕率只有30%左右,高的不超过50%,影响了养殖效益,笔者认为造成小龙虾回捕率低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是苗种放养成活率低目前小龙虾人工繁殖还没有完全掌握,其苗种多为收购天然捕捞的苗种。投放苗种时,苗种经长途运输,离水时间长。小虾种鳃丝萎缩,放养时未经充分吸水处理,入池后虾种因吸水过多而“胀死”。有些苗种是通过药物诱捕的,放养后死亡率高。有的苗种是严寒的冬季投放,放养过程中直接被冻伤、冻死。苗种宜就地收购就地放养,虾苗放养要做到沿池四周均匀放养,布点均匀。长途运输的虾苗,放养时先将虾苗放水中浸泡3分钟~5分钟,再放池边2分钟~3分钟,反复2次~3次,让虾苗吸足水份后,再缓慢将虾放入池中,可提高放养成活率,严禁投放药物诱捕的苗种。

    二、是放养密度高雌雄搭配不合理。塘口放养密度高,同一塘口多批次放养,规格不一,造成生长速度不能同步,摄食能力有强有弱,养殖过程中小龙虾互相残杀,成活率低。苗种雌雄搭配不合理,繁殖率低,影响养殖产量。主养小龙虾一般每亩放养种虾20千克~40千克,规格20克/只以上。混养小龙虾每亩放养种虾10千克~20千克,规格30克/只左右。放养的虾苗要求体质健壮,附肢完整,规格均匀,并一次放足,避免分批放养。雌雄比例通常为2~3∶1,雌雄鉴别:(1)雄虾第一、第二腹足演化变成白色、钙质的管状交接器;雌虾第一腹足退化,第二腹足羽状。(2)雄虾的生殖孔开口在第五对胸足的基部,不明显,雌虾的生殖孔开口在第三对胸足的基部,可见明显的一对暗色圆孔。(3)体长相近的成虾,雄虾螯足粗大,腕节和掌节上的棘突长而明显;雌虾螯足相对较小。

    三、是敌害生物多因清塘不彻底,注水时没有经严格过滤。虾池中有青蛙、水蛇、乌鳢等敌害生物,摄食幼虾,侵袭蜕壳过程的软壳虾,直接影响小龙虾养殖成活率。因此养殖小龙虾的池塘,放苗前要用药物彻底清塘,杀灭敌害生物,常用药有生石灰、强氯精、巴豆等。

    四、是僵(懒)虾多池中水草少,生态条件差,养殖过程中,水位忽高忽低,导致部分小龙虾沿水位线附近打洞,以穴居为主。时间一长,就适应了洞穴生活,既不蜕壳,又不摄食生长,小龙虾雌雄不分,规格小,懒于活动,回捕率低。苗种放养前池内四周应种植水葫芦、水花生、水浮莲、茭白等水生植物,其覆盖面一般为池塘水面的1/3,以利小龙虾蔽荫和滋生小龙虾爱吃的浮游生物。7月~8月,水草腐烂后应及时补充水草,以满足小龙虾生长和蜕壳的需要。养殖过程应长期保持水位稳定,水质清新,严防水质受到工业污染、农药污染和化学污染。

    五、是投饵量不足由于放养密度高,投饵量不足,投饵方法不当,饵料营养不全面,大小规格不适口,造成部分龙虾摄食不到饵料。一是造成小龙虾互相残杀;二是因营养不良,造成部分小龙虾蜕壳不遂;三是造成部分小龙虾因索饵而逃逸。主养小龙虾的塘口,由于放苗量大,需在放苗后3天内,投以绞碎的小鱼和碎肉。3天后1个月内投放小杂鱼、下脚碎肉或配合饲料,待虾苗长至6厘米~7厘米时,可全部投喂轧碎的螺蛳、河蚌及适量的植物性饲料如麦子、麸皮、玉米、饼粕等或配合饲料。日投喂量以吃饱、吃完、不留残饵为准,一般中、小龙虾按体重的15%~20%投喂,成虾按体重的5%~10%投喂,具体可根据虾的吃食情况进行调整。

    六、是水质过肥池水质肥,pH值过低,或水质清瘦,水体透时度过大,都不利于小龙虾蜕壳生长。夏季水位过浅,水温高于极限温度,会抑制小龙虾生长,促使小龙虾性早熟。冬季封冰,易造成小龙虾因缺氧窒息死亡。养殖过程中若发现小龙虾反应迟钝,游集到岸边,浮头并向岸上爬时,说明缺氧严重,要及时注水或开增氧机增氧。

    七、是管理不善一是池口面积过大或过小,坡比小,没有浅水层,不利于小龙虾脱壳生长;二是防逃设施差,容易造成小龙虾逃跑;三是捕捞不及时,造成部分小龙虾伏塘穴居而捕不到。养殖小龙虾的池口面积以10亩~30亩为宜,坡比为1∶2~1∶3。小龙虾爱打窟,要加固防逃设施,以防小龙虾逃跑。小龙虾隔年性成熟,9月离开母体的幼虾到第二年的7月~8月性成熟。6月离开母体的幼虾到第二年的4月~5月性成熟。小龙虾性成熟交配后,雄性容易死亡。一般饲养2个月左右,当小龙虾个体重达40克以上时,可捕捞上市。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