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好“家” 虾兵蟹将“招安”来
东山四面环海,是全国渔业百强县、福建省渔业十强县。近年来,随着近海资源衰退、企业加工能力增强和市场需求拉动,东山出现了水产品原料短缺的问题。据悉,东山县现有水产品加工企业200多家,年加工能力约50万吨,而上半年自产水产品总量仅11.18万吨,一些企业面临“巧妇难为无米之饮”的棘手问题,这该怎么办呢?近海缺,远洋补。东山县大力发展钢质渔轮向远洋进军,目前全县已发展近400艘, 总功率占全县渔船的50%,而产量占全县的近七成。同时,东山县积极发展海上和岸上养殖业,目前已发展海上吊养、网箱养殖、陆上工厂化养殖等六大生产基地,年产量近15万吨,弥补了海洋捕捞量的不足。
单靠自产的水产品难以做大做强,如何利用世界各地的原料去赚各国的钱才是可持续发展之路。东山县以去年国台办批准设立的海峡两岸(福建东山)水产品加工集散基地建设为契机,全力打造成为集生产、加工、仓储、运输等功能为一体的“水产乐园”,“虾兵蟹将”们也纷纷被“招安”而来。闽粤鲍鱼进入“东协成”、南美洲白对虾进入“海魁”、阿根廷鱿鱼进入“东兴”,潇洒走一回又“出国”去了。据统计,上半年国内外被东山“招安”的“虾兵蟹将”有5万多吨。
当“保姆” 部门联手搞服务
由于美元贬值,大部分水产原料都涨价二、三成,加上国家宏观调控银根紧缩、劳动力工资上涨等原因,所以许多企业都面临资金周转困难的问题。东山县农村信用联社简化审批手续,上半年共向渔民发放贷款95笔,近4000万元,有力地支持了钢质渔轮发展。农行东山支行积极向上级行争取信贷规模,发放给水产品加工企业的贷款达1.6 亿,不仅解决企业设备添置、技术改造的资金问题。这些企业还以“订单购鱼”的形式把钱借给渔船业主,间接促进捕捞业发展,也解决原料短缺问题。
政府乐服务,企业快发展。东山县外经贸、海关、检验检疫、税务、外管等部门通力协作,乐当企业发展的“保姆”。东亚水产以前是个专门为外地企业做初级产品的“打工仔”,产品的利润多数流入“外人田”。去年来,东山农村信用联社给予500万元贷款进行技改,东山检验检疫局、质监局技术员及时到现场指导,很快就获得了出口卫生注册,今年上半年出口比增7.9倍,成为全县出口增幅最大的企业。此外,有关部门通过加强对出口企业的指导服务,构筑海上绿色通道,服务窗口前移,实行出口产品通关零等待;通过帮扶企业提高自检自控能力,及时提供出口预警信息,实现出口水产品100%质量安全;山检验检疫局自去年10月1日以来,共对水产品减免出入境检验检疫费100多万元,同时共为企业免费培训检测员8期65人次,既减轻了企业负担,又增强企业自身素质,深受社会各界好评。
练“精兵” 披挂上阵闯世界
商场如战场,没有过硬的质量是难以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上立足与发展的。特别是,近年来国际市场提高了水产品进口的检测标准,技术壁垒逼迫水产品加工企业必须做大做强,练好“国标舞”,才能为“虾兵蟹将”们取得出国的“绿卡”。因此,从厂房规划设计到设备安装调试、生产管理规范等方面,企业都主动请检验检疫局、质监等职能部门的技术人员到现场指导。目前,东山县共有21家企业取得出口卫生注册,12家获得对美HACCP注册,12家获得对韩注册,9家获得对俄注册,4家获得欧盟注册,6家获得ISO9000认证,注册认证的水产企业总数居全省县级首位。
福建海魁水产集团公司董事长陈振魁先生说:“国外的一些衣服为何一件能卖几千元?这是因为有过硬的质量与品牌。如今,我们的水产品获得对外注册认证后,也身价倍增了。”过去螃蟹加工只取肉块装进塑料袋外销,价格非常低。而今,该集团员工通过剔壳弃刺后,一只螃蟹可加工成蟹块、蟹排、蟹脚肉、蟹钳、蟹壳、煮蟹肉、罐装蟹肉等5个系列12个品种出口。尤其是精加工成巴氏杀菌罐装保鲜蟹肉,1吨出口价高达1.5万美元,扣除原料等生产成本,身份比原来提高了9倍,真是令人刮目相看。
如今,“虾兵蟹将”们在东山通过各种“技术练兵”后,“披挂上阵”已纵横世界五大洲的60多个国家。其中,上半年新“占领”的有约旦、沙特、智利、葡萄牙等10个国家的餐桌,“征服”了世界各地的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