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位中国科学院聘用的“总给中国挑刺”的名誉教授在北京说:“中国淡水渔业对世界贡献巨大,是最有效率的技术。”
这一次他从“环境约束条件下的可持续发展”角度盛赞中国渔业。可见中国渔业的发展,以及中国水产品对世界的贡献正在被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关注,也正在被世界认可。
近期,全球性粮价飞涨,使数个非洲国家、印尼、菲律宾等国发生粮食骚乱,越南也因为油价和粮价高涨导致严重通胀,股市折腰,楼市低迷。粮食安全问题再一次摆在了全球的面前。
联合国粮农组织1974年11月于罗马的首届世界粮食首脑会议上第一次提出“粮食安全”的概念,20多年来,这个概念一直处于演变之中,但最基本的内容仍然是保证全世界的人都有权利得到最起码的营养。
粮食安全是一个大的概念,包括蛋白质供给安全。人口只占世界四分之一的发达国家,拥有世界粮食产量的49%,大量谷物被用于转化为低效率的动物蛋白———牛肉,甚至被用来制造乙醇来缓解能源危机和应对高涨的油价。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不但用全球7%的耕地养活了世界22%的人口,而且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正在为世界提供大量、优质、高效率的动物蛋白———水产品。自1990年起,我国水产品总产量已连续16年稳居世界榜首地位,同时还实现了以捕为主向以养为主的历史性转变,成为世界上唯一养殖产量超过捕捞产量的国家。目前,我国水产养殖产量已占全世界水产养殖总产量的70%左右,成为名副其实的水产养殖大国。从2002年起,我国水产品出口跃居世界首位,约占世界水产品贸易总额的10%。
更可贵的是我国淡水渔业的发展是建立在“不与人挣粮,不与粮挣地”的基础上的。淡水养殖的产量中,草食性、滤食性的鲢、鳙、草鱼占60%。需要饲料养殖的品种,饵料系数平均仅为1.5,是真正高效率的技术,没有与人争粮。全国现有4000万亩养殖池塘,大部分是上世纪80年
代为了解决“吃鱼难”问题、发展商品鱼基地时建设的。另一方面,随着水产养殖技术的发展和突破,大量的不可耕地、低洼盐碱地被高效率地利用,淡水养殖生产场地没有与粮挣地,产量的不断提高更多的是得益于养殖技术的进步。
2007年,国内肉类大幅涨价,常规淡水品种价格却一直保持平稳,为社会提供了大量高效、低价的动物蛋白,对稳定市场、保障供应功不可没。
东南亚问题研究所的安全与能源问题专家迈克尔·理查森撰文指出,人类正面临着另一场食品危机,这场危机来自海洋捕捞的船只太多,而鱼类的数量有限。研究显示,自1970年以后,全球“尚未开发”的鱼类资源已经消耗殆尽,“正在开发”的鱼类资源迅速走向“成熟”与“衰退”,这表明:世界范围内可供开发的渔业资源正面临着过度捕捞的威胁。中国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正在缓解这一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