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渔民的经验,金枪鱼喜欢集聚在一些漂流物下面,如一团旧的绳索或者一些木块甚至是个体较大的海洋动物。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权威的说法来解释这种集聚现象,但是在过去的20年内,很多渔民都是利用这一特点来捕获金枪鱼的。渔民在船的一侧系上浮标作为捕鱼装置(FADs),而船的每一侧都装备上弧形的大拖网,每当装备好的船出现在海面上,金枪鱼群都会聚集在船的周围,网的下口收紧的时候,鱼群也就成了渔民的囊中之物。
科学家在20世纪90年代早期观察到,由于使用FADs,金枪鱼的捕获量直线上升,尤其是捕获的幼年金枪鱼数量上升得更快。1996年至2005年,金枪鱼的捕获量上升至每年111.5万吨,大约是全球各种金枪鱼总量的三分之一。
对于渔民,FADs的确是一件得心应手的工具。但日本鱼类加工行业发表的一篇长篇报告却表明,在FADs下捕获的金枪鱼不如那些自由群体肥硕。这一结论引起了科学家的注意:FADs是否会对热带金枪鱼物种的生存形成一个生态陷阱?专家们的担心并非空穴来风,在人口生物学界就有曾有人提出过由于外界环境的突变而造成的人口数量变化的理论。海龟也是一个鲜活的例子,当海龟在沙滩上孵卵后,海面上的月光会指引它们回到海里,但是一些沿海的都市化造成了高度的光污染,干扰了海龟的方向感,年幼的海龟反而向陆地走去,最后脱水而死。
在过去的十年内,捕获鲣鱼、大眼金枪鱼、长鳍金枪鱼这三种金枪鱼的渔民都采用了FADs方法,在所有采用这一方法捕获的鲣鱼占到了其总捕获量的大约72%。为了确认采用FADs方法捕鱼是否会使金枪鱼陷入生态陷阱,需要对在大西洋和印度洋捕获的金枪鱼进行观察,主要是鱼的肥瘦、生长的速度以及迁移的距离和模式。
科学家FADs捕获的金枪鱼和自由水域捕获的金枪鱼进行了对比,结果是前者大约有74%空腹而后者只有13%的是空腹。这一研究表明,FADs影响着金枪鱼的进食量。同时,这一事实还表明:用FADs捕获的金枪鱼在营养成份方面也不如在自由水域捕获的金枪鱼。
在研究过程中,科学家们还发现FADs影响了金枪鱼这种远途洄游鱼类的迁徙模式,FADs象磁铁一样吸引金枪鱼盲目地游到水质不好和食物更少的地方去。虽然现在并没有FADs对于整个生命周期的负面影响的信息以及这种生物陷阱的作用,但无论如何,在幼年金枪鱼聚集地应该更加理性地使用FADs,年幼的金枪鱼是整个物种的未来,因此需要一些限制来避免他们误入歧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