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水产 » 正文

鱼价到底是怎么涨上去的?

  作者: 来源: 日期:2008-06-24  
     渔民进扬州水产批发市场做淡水鱼批发生意,除了要向水产批发市场里的“渔头”交付一定数目的进场管理费和交易抽成,他们进场的所有淡水鱼,都必须统一让“渔头”收购,再由“渔头”统一定价批发给渔贩。在批发给渔贩的过程中,“渔头”为了牟取更多的利润,还会在批发销售的磅秤上玩“猫腻”——缺斤少两,十足地“吃两头”。在这个过程中,如有渔民或是渔贩胆敢不服从统一“管理”,除要遭受皮肉之苦外,还要蒙受经济损失。

    6月15日,时报记者根据举报,进行了长达四天时间的蹲点暗访。调查发现,与我市同处在一个渔市圈内的镇江、天长三市淡水鱼价格,之所以在短短的两三个月时间内,接连出现暴涨的现象,在很大程度上,与扬州水产批发市场里盘踞着两位被渔贩们称为 “渔头”的承包人垄断渔市有关。

    缘起 渔贩爆出“不便透露”的秘密

    花鲢、鳊鱼6.5元/斤,鲫鱼8元/斤,黑鱼12元/斤……上周末,市民李先生前往市区某农贸市场买菜时发现,与5月份相比,如今淡水鱼的价格,几乎全线上涨了10%以上。个别品种的淡水鱼价格,甚至还出现持续暴涨30%的怪现象。对此,李先生直呼吃不起。不过,渔贩却表示,如今的淡水鱼价格,还没涨到最高价。估计夏秋以后,扬州、镇江、天长三市的淡水鱼价格,还将再次上涨。

    6月15日,为确认淡水鱼是否又将涨价,记者分别走访了市区多个渔贩了解到,由于目前正处于长江禁渔期,加上年初严重的雨雪天气使淡水养殖业受损,导致货源不足。因此,往后的淡水鱼价格,肯定还会持续上涨。

    不过,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渔贩表示,与往年相比,今年淡水水产养殖、流通环节成本均有所增加,这是鱼价上涨的一个因素,但不是主要原因。至于其中的玄机,该渔贩表示不便透露。

    那么,导致鱼价上涨的主要原因,即这位渔贩所称的“不便透露”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声音 “渔头”垄断渔市

    为了解鱼价持续上涨的主要原因,记者采访了数十位渔贩。在记者的一再追问之下,在市区某农贸市场卖鱼的老苏及其他渔贩,才极不情愿地向记者透露:“扬州鱼价一个劲地往上蹿,是因为有‘渔头’垄断渔市。”

    据渔贩们介绍,扬州水产批发市场作为扬州、镇江、天长等地区最大、品种最全的水产批发市场,其水产批发早已经覆盖到了我市和镇江、天长等周边城市。我市及镇江、天长等地市场上的淡水鱼,基本都来自扬州水产批发市场。

    在这种情况下,承包扬州水产批发市场的两位“渔头”,为了牟取非法的经济利润,当起了渔民和渔贩的“中间人”,甚至动用暴力手段,将淡水鱼从渔民手中收购来,再自行定价统一批发给渔贩。在这过程中,鱼价和数量,皆由“渔头”说了算。

    “要是渔贩有质疑或者不服从‘统一管理’,被打肯定是难免的。”几位曾经挨过打的渔贩告诉记者。

    渔贩们还表示,“渔头”为了垄断扬州及镇江、天长三市的淡水鱼批发市场,在批发鱼给渔贩时,除了价格自定,还会在磅秤上玩猫腻。

    渔贩们向记者透露,“渔头”在过磅秤时,缺斤少两已成潜规则。受此影响,渔贩们为了弥补统一定价和缺斤少两的经济损失,便将损失转嫁给消费者,从而导致市场上的鱼价一涨再涨。

    调查 揭开鱼价上涨背后的内幕

    为了解扬州水产批发市场“渔头”垄断渔市的事实,记者兵分几路,对扬州水产批发市场进行了蹲点暗访。

    渔民卖鱼要被强抽0.05元/斤交易费

    在水产批发市场,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外地渔民说,按照惯例,渔民只要进入水产品市场进行淡水鱼的批发销售,便要交纳一定的进场管理费。本来进场管理费用,是水产市场正常管理运营的经费,这无可厚非,但扬州水产批发市场不但要收渔民的进场管理费,而且还要统一收购渔民的水产品。然后,再自行统一定价将水产品批发销售给渔贩子。

    在这个过程中,扬州水产批发市场的两位承包人,即两“渔头”还要强行抽成。每卖一斤鱼,便强行抽取0.05元交易费。

    渔贩常遭遇缺斤少两 “校秤只为知道少多少”

    在扬州水产批发市场蹲点采访期间,不少渔贩子称,“渔头”在将鱼批发给渔贩时,经常是缺斤少两,渔贩子们敢怒不敢言。一渔贩表示,渔贩们之所以敢怒不敢言,是因为不服从“渔头”的统一管理或是叫板缺斤少两的行为,便有可能遭遇“渔头”的“黑手”。

    为了解渔贩买鱼的全过程,记者扮成一渔贩的驾驶员,前往帮忙买鱼,一路跟随渔贩,来到水产批发商跟前。

    “给我来70斤。”渔贩习惯地将鱼筐摆放在地上。负责给渔贩装鱼的伙计,麻利地操起捞鱼工具将水箱里的鱼捞起,装到鱼筐内。

    “83斤。”坐在椅子上的“老板”很快报出了重量。

    “不少吧。”记者随口一问。

    “怎么这么口罗嗦,不会少的。”老板显得有点不耐烦,“少的话,你来找我。给钱。”还没等渔贩将鱼从磅秤上抬下来,“老板”便催渔贩给钱,渔贩如数将钱数给了“老板”。随后,渔贩习惯地将鱼拉到校秤处校秤。

    “77斤。”校秤处的工作人员告诉渔贩,这次买的鱼少了6斤。

    “为什么不去找他理论呀?”记者问。

    “走吧。”渔贩催着记者赶快离开。渔贩告诉记者,少6斤是正常现象,不是什么大事。校秤处只是一个让你知道少了多少斤鱼的地方,并不是让你讨公平的地方。说着,渔贩让记者帮忙将鱼抬到车跟前,准备充氧、装袋、上车、走人。

    “买80斤鱼少个七八斤不是什么新鲜事。”渔贩告诉记者。在校秤处边上,记者观察发现,基本上每一个渔贩买到的鱼的实际重量要少10%。

    扬州水产品批发市场只此一家

    “又少了7斤。”一男子摇着头,将鱼筐从磅秤上抬了下来,转身向后场走去,记者一路跟了过去,该男子一边往氧气袋子里装鱼,一边跟记者说话。

    男子告诉记者,他在市区做水产生意,干这行已有好几年了。因为扬州水产批发市场只有一家,所以他每次都要到这边拿鱼。说到缺斤少两,男子说尽管有一肚子气,可也没办法。

    他告诉记者,一次,他买了一鱼筐鱼,批发商告诉他一共是320斤。当时,他就感到很奇怪,因为他知道一鱼筐只能装下200斤左右的鱼,不可能超出120斤。于是他便到校秤处校秤,结果让他吃了一惊,320斤的鱼转眼之间成了200斤。他便去找批发商理论,可批发商坚决不承认少了斤两。僵持到最后,批发商才承认赔偿100斤。剩下来的20斤,批发商说什么也不肯赔偿。

    算账 市民吃鱼要多花0.5-1.5元/斤

    不敢叫板“渔头”缺斤少两的行为,但应对这样的“潜规则”,渔贩只得将压力向“下线”转移,除了抬高价格外,他们同样会在秤上“做文章”。

    一位渔贩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按照扬州水产批发市场的“潜规则”,渔贩每批发50斤鲫鱼,以批发价6.5元/斤计算,如果“渔头”少给5斤鱼(32.5元),那么,鲫鱼的整体批发价格算下来至少每斤被抬高0.6元以上。如果是黑鱼之类价格更高的鱼种,那么,其整体价格最高会被抬高1.5元/斤。这么算下来,市民每买一斤鱼,就要多花上0.5-1.5元。

    让人唏嘘的故事 “只少了一斤,他很开心”

    记者在现场看到,每一个来校秤处校秤的小贩都是满意而来,失意而归,脸上表情变化很快。

    “71斤,少一斤。”话声刚落,旁边的中年男子笑了起来,提着篮子急匆匆地离开。记者感到纳闷,便追上前去,问个究竟。

    “简直就是奇迹。”中年男子笑着跟记者说,他在江都做水产生意。这次他一共买了72斤草鱼。三年来,他已经习惯了缺斤少两。在他的头脑中,每次前来买鱼都要缺斤少两,最多的时候有十几斤,最少也有五斤。这次少一斤,真的让他难以相信。

    “真的很难得,少一点,我的成本就低一点,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便多一点。说句搞笑的话,在这个批发市场想只少一斤鱼的几率比中彩票一等奖还难。”

    被打怕了,七旬母代儿采购

    一渔贩告诉记者,由于怕遭“渔头”的“黑手”,与他在同一家农贸市场卖鱼的渔贩子小甲,不得不让年愈七旬的老母亲,代替自己前往水产批发市场批发采购淡水鱼。

    农贸市场的渔贩表示,以前,对于水产批发市场缺斤少两的行为,小甲不愿忍气吞声,为此经常与“渔头”发生打斗。不过,由于“渔头”雇请了数十位打手,小甲经常吃亏。后来,小甲被打怕了,干脆由七旬母来代他批发采购。

    记者虽然没有遇到小甲年愈七旬的母亲。但不少渔贩都称认识小甲的母亲。一渔贩说,由于小甲母亲年岁已高,因此,“渔头”不会太为难她,因为小甲母亲会大闹“渔场”,如缺斤少两便会坐到磅秤上不起来。

    一渔贩叫板被打成骨折

    在采访中,一个小贩偷偷把记者拉到一旁。“如果你们能把他们曝光,我们所有的人都会感谢你。”

    男子说,这里“渔头”强买强卖,气焰非常嚣张。两三年前,一个江都的小伙子来批发市场买鱼。买完鱼后,发现少了好几斤,便提着鱼找“渔头”理论,双方言语不和,便闹了起来。就在双方吵得不可开交的时候,从旁边蹿出好几个彪形大汉,将小伙子团团围住,一阵猛打,小伙子的腿被打成骨折。

    说完后,该男子一再嘱咐记者,一定要将里面的黑幕揭穿,还扬州居民一个安定健康的消费环境。最后,该男子还说,千万不要告诉别人这些话是他说的,因为他怕有人报复。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