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12时至9月1日12时是黄渤海伏季休渔期。封海首日、次日,记者连续走访了市区部分农贸市场,发现“封海”后给市区海鲜市场带来的影响较大,市场上鲜鱼明显减少,仅有的海鱼产品价格也明显上涨,但值得欣慰的是蛤类等养殖海产品价格变化不大,可以说“唱”起了水产市场的“主角”。不过,多数市民及经营业户面对已实行多年的伏季休渔心态也比较平和,他们说:“休渔能保护渔业资源,这是件好事!”
16日上午,记者在红利市场了解到,各摊点的海肠、刀鱼、鲅鱼等价格已开始上调,有的摊主边叫卖边吆喝:“最后一批鲜鱼了啊!再吃可就等几个月了!”一位姓曲的摊主告诉记者,“封海”了,海鲜价格当然要上浮,批发价上调,商贩的售价当然也要上调,马上就是海货的淡季了,冻货开始占据市场了。
记者看到,与各种鲜鱼相比,花蛤、飞蛤、扇贝、海虹等蛤类产品依旧应有尽有,价格也没有什么变化。
16日下午5时,记者来到惠安农贸市场,这里的鱼类倒是依旧齐全,价格也相对变化不大,很多鲜鲅鱼、刀鱼等被整齐的摆放在摊位上,让人很有购买的欲望。
记者问一位摊主:“不是已经休渔了吗?怎么还有这么多鱼?”
摊主说:“是啊,今天‘封海’,这差不多就是最后一批货了,快买点新鲜鱼吃吧!”
记者问:“‘封海’了,想吃鲜鱼这不就难了吗?”
这位摊主回答得很实在:“其实也没什么,海年年封,鱼照样天天吃,除了那些冷冻鱼外,也有人偷着下海捕捞啊!”
记者看到,由于多数市民都知道进入休渔期,因此,当日海鲜摊位前很是红火,许多市民还准备多买些鲜鱼回家“储藏”。
17日上午9时许,记者再次来到毗邻码头的红利市场。市场西段,以往这一时间段里琳琅满目、人流拥挤的市场空旷了许多,海鲜摊位更是明显减少。仅有的一些摊位,除了大量蛤类产品,少鱼可卖。有几个卖鲜鱼的摊位,面前的鱼基本可以就是十条八条屈指可数,生意也甚是冷清。
一位摊主正悠闲得翻看报纸,他坦言,自己卖的这点片口鱼、刀鱼都是最后的“存货”了,价格比前日每斤上涨了三四元钱,“没办法,都这样。”他的摊位前同时还卖淡水鱼,他说接下来自己的生意可能主要就是卖那些养殖的淡水鱼、蛤类产品了。
在红利市场经营海产品多年的老于则笑着说:“休渔肯定对水产生意有影响,但是每年都这样,早就习惯了,再说了,如果不‘封海’,以后哪里能有大鱼吃?”他还告诉记者说,这几天他的很多“邻居”都关门歇业了,自己也打算过两天就停,“伏季休渔,这是国家政策,是好事,应该支持!”
烟台渔港监督处的祝先生专程带记者到码头上看了一遍,他指着那些停靠的渔船说:“你看,这些船都停了,伏季休渔这么多年了,他们都知道国家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