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家禽及产品 » 正文

聂文斌 晋西北的一尊“鸡神”

  作者: 来源: 日期:2008-05-05  
     行进在山西境内的108国道和大运高速公路上,经常可以看到一辆辆满载着鸡蛋的大型货车穿梭而过;在忻州市、原平市火车站货场常有堆积如山的标着“发往山西如亮饲料有限公司”的待运货包;在晋西北的城乡道路上,常年活跃着一支特殊的车队———送蛋车、配发饲料车、技术服务车,这一切的源点,都来自山西省忻州市的原平市阎庄镇西常村,一个优秀的领军人物、杰出青年农民聂文斌。

    聂文斌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但他又不完全是个传统意义上的农民。他有理想,有抱负,也有沉甸甸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一切都是因为他始终有个愿望:“党中央、国务院提出构建和谐社会,号召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的是什么?按我的理解,很简单,那就是:共同富裕。”

    屡战屡败 屡败屡战

    聂文斌的创业之路并非一帆风顺。

    1989年高中毕业后的聂文斌无缘大学校门,不得不回村务农之后,萌生了一个想法:面对农村贫穷落后的面貌,要改变自己的命运,只有靠自己的勤劳和智慧,靠自己的心血和汗水,也只有自己干出个样子来,才有能力改变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历史,带领乡亲们走上致富之路。但是突破口在哪里?他摸索,他尝试,他寻求。

    在一次次的碰壁、一次次的失败之后,他重新审视生他养他的这块土地,反思自己的优势劣势。经过一番考察,他瞄准了蛋鸡喂养。第一年他养了一批当地土鸡,但由于缺乏技术,加之品种落后,存活率和产蛋率都很低,不仅没有挣到钱,还赔了本。

    他没有气馁,而是下狠心不干出点名堂誓不罢休。为了掌握技术,他读书自学钻研,走东家串西家上门求教,他到大城市的养鸡场打工偷偷学艺,终于,在克服了重重困难之后,他选购了一批500个优质蛋鸡苗精心饲养。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年时间就收入2万元。终于成为了原平市的第一个养鸡专业大户。他想方设法发动周边各村的乡亲们饲养蛋鸡,由他负责提供仔鸡和饲养技术。养殖户发展起来了,雪球越滚越大,阎庄镇西常村成了远近闻名的养鸡专业村。

    鸡的数量多了,饲料、仔鸡的供应就成了大问题。聂文斌审时度势,及时上马了饲料厂、种鸡孵化厂,不仅解决了农户的生产问题,而且吸纳了大批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厂务工,增加了农民收入。

    带乡亲投“鸡”致富

    在忻州的广大农村,聂文斌的名声一点也不亚于备受追捧的影视名星。在遍布晋西北的5000多个养殖户的心目中,这个年纪轻轻的农家小伙子,就是他们摆脱贫困、发家致富的希望,就是一尊“鸡神”。

    聂文斌致富后,并没有忘记养育他的这方热土。他琢磨:小康建设、新农村建设和农民的收入息息相关,帮助乡亲们致富是关键。但致富要有好门道,他想,必须引导大家进行农业结构调整,改变传统的“二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的旧观念。他从自己的发展历程和优势认为,养鸡就是一条好路子,让乡亲们有鸡养、养好鸡、卖好蛋,是一富带百富的群众致富工程。

    为了消除农民顾虑,解决他们抗风险能力弱的问题,他毅然作出决定:凡是忻州地区愿意养鸡的农户,只要自家把鸡舍盖起来,仔鸡提供、饲料提供、技术提供、销售提供等一系列余下的工作全部由他负责,养殖户只需领钱就行了。并且他还采取结对帮扶的办法,为困难农户提供先期投入资金,定期上门服务,及时解决生产经营难题。终于,本村的养殖户发展起来了,周边乡村的养殖户发展起来了,相邻县市的农民也闻风而动,纷纷加入养殖行业。在聂文斌的帮扶下,班村下岗职工王旭恩、白水村残疾人王新会、西常村困难户聂贵河、宁武贫困农民王宝亮等,也彻底摆脱了贫穷的生活,如今都成了当地的养殖大户。

    为了把养殖户的风险降到最低,聂文斌专门组织了一支技术队伍,并率领这支队伍常年活跃在晋西北的山庄窝铺,从各个方面随时对养殖户进行指导,帮助解决具体问题。

    为了保护乡亲们的养殖积极性,聂文斌采取了鸡蛋换饲料的办法,不论市场行情怎样波动,都能够让每个养殖户保本经营。同时,为了使每个养殖户都能成为养鸡的行家里手,聂文斌每年都要组织20多次培训会、观摩会,与技术人员一起“当老师”,为养殖户进行技术讲解和实地指导。

    热心公益事业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终于,梦想变成了现实。短短的几年时间,聂文斌就成立了1个种鸡孵化场、2个饲料公司、1个种猪改良场、1个奶牛养殖场和1个乳业公司,并在天津、山东、河北、内蒙古等地建立了40多个营销网点。如今,在他各个厂里当“工人”的农民已将近400人,这些人的工资也不比城里上班的人少。

    做大了的聂文斌不仅想方设法帮扶乡亲们,而且特别热心于公益事业。为此,他先后拿出50余万元用于帮扶活动:他积极实施“人才计划”和“教育致富工程”,不仅出资设立了乡村优秀教职员工和优秀学生奖励基金,而且,每年一到冬天,村办学校的取暖用煤问题都由他捐款解决;他响应政府“村村通水泥路”号召,主动出资改造通村公路;他活跃乡村文化市场,送书、宣传、文艺演出;他乐善好施,救灾捐款捐物……现在,捐款捐物、捐资助教、扶贫济困、访贫问苦等等已成了他每年必修的课程。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