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水产 » 正文

南国早报:记者探访海鲜市场“水分”

  作者: 来源: 日期:2008-04-24  
     最近,南宁市不少网友在网上发帖子,认为南宁市福建路海鲜市场存在短斤缺两的现象,本报热线也接到不少类似投诉。而市场有关管理人士称“海鲜是在水里生活的动物,身上的水自然少不了”,因此“并不是商家在塑料袋里灌水”。一些商家也以此来应对消费者短斤缺两的质疑。

     海鲜身上附着的水到底有多重?每种海鲜的“水分”又有什么不同?

     4月16日上午10时许,记者将半个小时前在海鲜市场买来的竹节虾、螃蟹、车螺、墨鱼4样海鲜产品,送到广西水产畜牧学校进行检验,并将市场摊贩用来盛放海鲜的塑料袋送到自治区纤维检验所检验,还采访了海鲜酒楼的工作人员。

     滤掉附着水后误差仍很大

     记者当时所买的4样海鲜的重量(摊贩所秤)分别是:虾0.5公斤,膏蟹0.45公斤,车螺0.25公斤,墨鱼1公斤。

     广西水产畜牧学校的陈老师说,这4种海鲜分别属于虾类、蟹类、贝壳类和软体类。

     陈老师把4样海鲜在未滤掉控水量(自身附着的水分)之前的重量,和记者在海鲜市场所买的重量做了比较。0.5公斤的虾25元,其实才有350克重,里面有3只死虾。膏蟹100元一公斤,一只450克的膏蟹,在实验室里称只有375克。车螺3元,买了250克,没有什么误差。墨鱼1公斤,实际只有0.85公斤。

     随后,陈老师测量这4种海鲜的控水量。他先把每样海鲜用天平秤称量一次,记录好数据。然后放在滤网上10分钟,等海鲜附着的水滤出来,再称量一次。

     测量报告出来了,陈老师对此进行解读。在这几种海产品里,虾类的控水量是最少的,而软体类的控水量比较高。竹节虾的控水量微乎其微,每0.5公斤仅有25克的控水量。墨鱼携带的水最多,但是每0.5公斤也只有50克的控水量。

     陈老师说,在扣除了因为附着水产生的误差后,市场上称出来的海鲜重量,仍然比实际重量大不少。所以可以排除塑料袋里的大量积水,是来自海产品本身的说法。

     塑料袋不会“吸取”海鲜重量

     海鲜市场里有的摊主称,“专用塑料袋很特别,可能会使海鲜脱水,这是再次称重后会有误差的原因”。那么,装海鲜的塑料袋是否存在问题呢?会不会塑料袋的强力吸水功能,导致从袋子倒出来的海鲜变轻了呢?

     4月16日下午,海鲜专用塑料袋被送到了自治区纤维检验所。记者闻了闻,发现塑料袋有股刺鼻的味道。轻工业科的韦主任介绍,此塑料袋是再生袋,除了含有聚氯乙烯,还添加了一些原料。再生袋多用于装废弃物,不能用来装熟食,用来装生的海鲜还勉强可以。

     韦主任说,此塑料袋的用途很单一,从理论上说,不可能出现海鲜放进塑料袋后,水分被迅速吸干,造成海鲜的重量减轻的现象。

     广西水产畜牧学校的陈老师补充说,附在海鲜上的水分可以在炎热的天气里,十分钟后挥发完。但是这些水分占海鲜总重量的比重很小。而海鲜体内的水分,叫做含水量。每个生物体都有很强的锁水功能,海鲜也不例外。虾的外壳密度很高,锁水性很好,在长时间里,才会流失身上的水。所以,0.5公斤虾放进塑料袋20分钟,不可能失水达到100克。

     市场专用塑料袋有点厚

     据了解,海鲜市场有摊贩称,“专用的塑料袋很牢固,能防止鱼虾、螃蟹等生猛海鲜刺破袋子,从袋中溜出来”。市民则有不同的看法,认为装海鲜的塑料袋很厚,有一定的重量。据说沾了水后,会有100克重。为此,记者在自治区纤维检验所做了测验。

     韦主任说,如果只称一个塑料袋,会因为空气的压力和浮力的干扰,而导致不准确

     。于是,先称10个塑料袋的重量,然后除以10,再与一个塑料袋的质量相加,最后取一个平均值。即(10个塑料袋的重量/10+1个塑料袋的重量)/2=平均每个塑料袋的重量。

     技术人员使用测量珠宝的专用电子秤,来测量送检塑料袋的重量。最后得出的结果是塑料袋重13.7克。技术人员说,超市里使用的透明塑料袋的重量只有1g,重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该塑料袋则显得略重一些,相当于一颗实心的花生米吊坠。

     记者来到自治区纤维检验所旁边的威宁新竹路菜市场里。一位有10年卖海鲜经验的摊主告诉记者,该塑料袋相当牢固,的确较难刺破。但是一般的鱼虾并没有很尖利的刺,使用透明塑料袋就能防止它们溜出来。再说,螃蟹有布条或者麻绳捆绑,更不用担心了。

     现场观察发现不少猫腻

     在海鲜市场里,顾客一般从市场购买海鲜,然后拿到旁边的酒楼进行加工。所以买来的海鲜要经过两次称量,一次是市场,再者就是酒楼。4月15日中午,记者在市场里观察海鲜买卖。

     1.电子秤未归零

     唐先生在市场买了两只膏蟹,并一再叮嘱摊主要保证重量。结果,80元买了0.9公斤的膏蟹在加工前过秤时,只有0.8公斤。唐先生找摊主理论后,拿回10元钱。

     记者目测发现,海鲜摊贩的电子 秤蓝色托盘上有一摊水,电子秤没有除去皮重并归零。在没有称蟹之前,就已经有了一些重量。

     2.死海鲜混其中

     谭先生买了1公斤的竹节虾,再用公平秤称量一次,还是1公斤。他正放心地交给酒楼加工时,却被告知,里面掺了许多死虾,共有350克重。谭先生回到21号摊位,让摊主补足了活虾。

     在市场里保管车辆的一位管理人员告诉记者,摊主常常把死了的虾装在几个塑料袋里,等顾客来买的时候,把虾直接倒进事先准备好的袋子里。

     3.袋里装水

     来自湖南的匡先生买了一条重0.7公斤的老虎斑鱼,每公斤220元。在酒楼加工处,拿走塑料袋后,只有0.5公斤。

     酒楼工作人员说,摊贩把两个塑料袋叠加,在夹层中预先盛放一些水,再把鱼放进去。有的摊贩则练出很“利索”的手法,将海鲜从水池捞起来,快速连一些水一起往袋子里倒,然后马上充氧、加水。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