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保护阳澄湖周边的自然环境,大闸蟹围网养殖面积今年控制在3.2万亩。其中,唯亭区域已由2万亩缩减至1万亩。曾老土告诉记者,自己去年承包了60亩水面、2个池子,共放养了2.5万只蟹苗,收成共4500斤,销售收入近20万元,扣除蟹苗、饲料、换桩换网等费用,净收入超过10万元。“今年只有20亩、1个池子,而且饲料涨价厉害,小鱼每斤要1.4元,要投放六七吨,光饲料一项就超过1.5万元,算算平均每只2块,比去年多出近1块钱”。
围网面积缩水,蟹苗投放量减半,养殖成本却不见少多少。老蟹农心里却不忧,原来他打的是另一把算盘——“像这样精养法,收成肯定不会减”,去年捕捞率只有50%,今年有望达到70%,自家大概8000多只,“规格蟹”标准肯定超过去年。“提高蟹苗成活率,养大蟹、赚大钱。养殖面积虽然小了,苏州人今秋却不必愁吃不上好螃蟹”!在阳澄湖上养了15年蟹,他向记者大谈“养蟹窍门”,水草是饵料,也是蟹脱壳时的藏身之处。“水草最好扦到淤泥里种”;螺蛳也能净水,可以适当增加投放量;傍晚六七点蟹爬行能力最强,是投放饲料的最佳时机……
养殖面积一减,能不能确保足够的大闸蟹供应市场,让市民能吃得上、吃得起呢?昨天,阳澄湖大闸蟹进出口有限公司董事长田全林告诉记者,作为阳澄湖大闸蟹市场上产销量最大的一个品牌,“唯唯亭亭”去年养殖面积2万亩,投放了600万只蟹苗,捕捞率仅为50%,按每只2.5两计算,产量370多吨。今年面积减少,投放300万只蟹苗,捕捞率却可望达70%-80%,按每只2.5两计算,产量超过280吨。他另外透露,阳澄小西湖清淤后,今年新增万亩“增殖放养区”,属于野生放养区,今年共投放60万只蟹苗,按30%捕捞率、平均每只2两计算,保守估计产量近20吨。
“这样一算,今年仅比去年减产10%左右,实在微乎其微。”田全林话锋一转,“而且水质的进一步改善,将更利于蟹苗生长,更利于产大蟹、产高品质的蟹,”今年将有更多规格蟹、品质蟹爬上市民的餐桌。他预测,今年规格蟹(雌3两雄4两)、大众蟹(雌2.5两雄3.5两)的市场价,每斤将在去年120-130元和80元基础上分别上浮10%。 (姑苏晚报)